1.中斷系統(tǒng)
中斷:在主程序運行過程中,出現(xiàn)了特定的中斷觸發(fā)條件(中斷源),使得CPU暫停當前正在運行的程序,轉而去處理中斷程序,處理完成后又返回原來被暫停的位置繼續(xù)運行
中斷優(yōu)先級:當有多個中斷源同時申請中斷時,CPU會根據(jù)中斷源的輕重緩急進行裁決,優(yōu)先響應更加緊急的中斷源
中斷嵌套:當一個中斷程序正在運行時,又有新的更高優(yōu)先級的中斷源申請中斷,CPU再次暫停當前中斷程序,轉而去處理新的中斷程序,處理完成后依次進行返回
2.中斷執(zhí)行流程
3.STM32中斷
- 68個可屏蔽中斷通道,包含EXTI、TIM、ADC、USART、SPI、I2C、RTC等多個外設
- 使用NVIC統(tǒng)一管理中斷,每個中斷通道都擁有16個可編程的優(yōu)先等級,可對優(yōu)先級進行分組,進一步設置搶占優(yōu)先級和響應優(yōu)先級
- WWDG:窗口看門狗 用來監(jiān)測程序運行狀態(tài)的中斷 比如程序卡死了 沒有及時喂狗 窗口看門狗就會申請中斷 讓程序調(diào)到窗口看門狗的中斷程序里 此時可以在中斷程序里進行一些錯誤檢查 看看出現(xiàn)什么問題
- PVD電源電壓檢測:如果供電電壓不足 PVD電路就會申請中斷 在中斷里可知供電不足 此時便需要保存重要數(shù)據(jù)
- 地址:程序中的中斷函數(shù)其地址是由編譯器來分配的 是不固定的 但中斷跳轉由于硬件的限制 只能跳到固定的地址執(zhí)行程序 所以為了能讓硬件跳轉到一個不固定的中斷函數(shù)里 這里就需要在內(nèi)存中定義一個地址的列表 這個列表地址是固定的 中斷發(fā)生后 就跳到這個固定位置 在這個固定位置上 由編譯器 再加上一條跳轉到中斷函數(shù)的代碼 此時中斷跳轉就可以跳轉到任意位置了 這個中斷地址的列表 就是中斷向量表 相當于中斷跳轉的一個跳板 但我們是用C語言編程的 不需要去管這個中斷向量表
4.NVIC基本結構(嵌套中斷向量控制器)
5.NVIC優(yōu)先級分組
-
NVIC的中斷優(yōu)先級由優(yōu)先級寄存器的4位(0~15)決定,這4位可以進行切分,分為高n位的搶占優(yōu)先級和低4-n位的響應優(yōu)先級
-
搶占優(yōu)先級高的可以中斷嵌套,響應優(yōu)先級高的可以優(yōu)先排隊,搶占優(yōu)先級和響應優(yōu)先級均相同的按中斷號排隊
6.EXIT簡介
- 相同的Pin不能同時觸發(fā)中斷:比如PA0和PB0不能同時使用
- 通道數(shù):加起來總共有20個中斷線路 16個GPIO_Pin是外部中斷的主要功能 后面四個主要是來外部中斷”蹭網(wǎng)“的 外部中斷有個功能 就是從低功耗模式的停止模式下喚醒STM32 對于PVD電源電壓監(jiān)測 當電源從電壓過低恢復時 就需要PVD借助一下外部中斷退出停止模式 對于RTC鬧鐘來說 有時候為了省電 RTC定了個鬧鐘后 STM32會進入停止模式 等到鬧鐘響的時候再喚醒 這也需要借助外部中斷 USB喚醒、以太網(wǎng)喚醒也都是類似作用
- 中斷響應:申請中斷 讓CPU執(zhí)行中斷函數(shù)
- 事件響應:是STM32對外部中斷增加的一種額外的功能 當外部中斷檢測到引腳電平變化時 正常的流程是選擇觸發(fā)中斷 但在STM32中 也可以選擇觸發(fā)一個事件 如果選擇觸發(fā)事件 那外部中斷的信號就不會通向CPU 而是通向其他外設 用來觸發(fā)其他外設的操作 比如觸發(fā)ADC轉換、觸發(fā)DMA等
- 3、4對比總結:中斷響應是正常流程 引腳電平變化觸發(fā)中斷 事件響應不會觸發(fā)中斷 而是觸發(fā)別的外設操作 屬于外設之間的聯(lián)合工作
7.EXIT基本結構
- AFIO:數(shù)據(jù)選擇器 可以在前面3個GPIO外設的16個引腳里選擇其中一個連接到后面的EXIT的通道里
- 輸入信號經(jīng)過EXIT電路后分為了兩種輸出 上面的接到了NVIC 是用來觸發(fā)中斷的 本來20路輸入 應該有20路中斷的輸出 可能開發(fā)板公司覺得20輸出太多 比較占用NVIC的通道資源 所以把其中外部中斷的9~5、15~10分到一個通道里 意思是外部中斷的9~5會觸發(fā)同一個中斷函數(shù) 15~10也會觸發(fā)同一個中斷函數(shù) 在編程時 在這兩個中斷函數(shù)里 ?需要再根據(jù)標志位來區(qū)別到底是哪個中斷進來的 下面有20條輸出線路到了其他外設 這就是用來觸發(fā)其他外設操作的 也就是我們上面說的事件響應
8.AFIO復用IO口
-
AFIO主要用于引腳復用功能的選擇和重定義
-
在STM32中,AFIO主要完成兩個任務:復用功能引腳重映射、中斷引腳選擇
9.EXIT框圖
- 觸發(fā)信號通過或門之后 兵分兩路 上一路是觸發(fā)中斷的 下一路是觸發(fā)事件的 中斷輸出部分:觸發(fā)中斷首先會置一個掛起寄存器 相當于是一個中斷標志位 可以讀取這個寄存器判斷是哪個通道觸發(fā)的中斷 如果中斷掛起寄存器置1 繼續(xù)向左走 和中斷屏蔽寄存器共同進入一個與門 然后至NVIC中斷控制器 這個與門相當于一個開關 中斷屏蔽寄存器給1 那另一個就是直接輸出 也就是允許中斷 中斷屏蔽寄存器給0 另一個無論輸入什么 輸出都是0 相當于屏蔽了這個中斷 事件輸出部分:事件屏蔽寄存器進行開關控制 最后通過一個脈沖發(fā)生器到其他外設 這個脈沖發(fā)生器就是給一個電平脈沖 用來觸發(fā)其他外設的動作 ?
10.相關API
10.1?GPIO_AFIODeInit
void GPIO_AFIODeInit(void)(uint8_t GPIO_PortSource, uint8_t GPIO_PinSource);
功能:
用來復位AFIO外設 調(diào)用該函數(shù)后AFIO外設的配置就會全部清除
參數(shù):
無
返回值:
無
10.2?GPIO_PinLockConfig
void GPIO_PinLockConfig(GPIO_TypeDef* GPIOx, uint16_t GPIO_Pin);
功能:
鎖定GPIO引腳配置寄存器
參數(shù):
GPIOx:GPIOx:其中x可以為(A..G)選擇GPIO外設
GPIO_Pin:要寫的端口位,該參數(shù)可以是GPIO_Pin_x的任意組合,其中x可以是(0..15)
返回值:
無
10.3?GPIO_PinRemapConfig
void GPIO_PinRemapConfig(uint32_t GPIO_Remap, FunctionalState NewState);
功能:
更改指定引腳的映射
參數(shù):
GPIO_Remap: 選擇要重新映射的引腳
NewState:端口引腳重新映射的新狀態(tài),取值為:ENABLE或DISABLE
返回值:
無
10.4?GPIO_EXTILineConfig
void GPIO_EXTILineConfig(uint8_t GPIO_PortSource, uint8_t GPIO_PinSource);
功能:
選擇 GPIO 管腳用作外部中斷線路
參數(shù):
GPIO_PortSource: 選擇用作外部中斷線源的 GPIO 端口,取值為GPIO_PortSourceGPIOx,其中x為(A..G)
GPIO_PinSource:待設置的外部中斷線路,該參數(shù)可以是GPIO_PinSourcex,其中x可以是(0..15)
返回值:
無
10.5?EXTI_Init
void EXTI_Init(EXTI_InitTypeDef* EXTI_InitStruct);
功能:
根據(jù) EXTI_InitStruct 中指定的參數(shù)初始化外設 EXTI 寄存器
參數(shù):
EXTI_InitStruct:指向結構 EXTI_InitTypeDef 的指針,包含了外設 EXTI 的配置信息
返回值:
無
10.6?EXTI_GetITStatus
ITStatus EXTI_GetITStatus(uint32_t EXTI_Line)
功能:
檢查指定的 EXTI 線路觸發(fā)請求發(fā)生與否
參數(shù):
EXTI_Line:待檢查 EXTI 線路的掛起位
返回值:
EXTI_Line 的新狀態(tài)(SET 或者 RESET)
10.7?EXTI_ClearITPendingBit
void EXTI_ClearITPendingBit(uint32_t EXTI_Line)
功能:
清除 EXTI 線路掛起位
參數(shù):
EXTI_Line:待清除 EXTI 線路的掛起位
返回值:
無
10.8?NVIC_PriorityGroupConfig
void NVIC_PriorityGroupConfig(uint32_t NVIC_PriorityGroup);
功能:
設置優(yōu)先級分組:先占優(yōu)先級和從優(yōu)先級(先占就是搶先優(yōu)先級,從站就是響應優(yōu)先級)
參數(shù):
NVIC_PriorityGroup:優(yōu)先級分組位長度(本次代碼選擇的是2為搶占2位響應 比較平均)
返回值:
無
PriorityGroup類型
/** @defgroup Preemption_Priority_Group
* @{
*/
#define NVIC_PriorityGroup_0 ((uint32_t)0x700) /*!< 0 bits for pre-emption priority
4 bits for subpriority */
#define NVIC_PriorityGroup_1 ((uint32_t)0x600) /*!< 1 bits for pre-emption priority
3 bits for subpriority */
#define NVIC_PriorityGroup_2 ((uint32_t)0x500) /*!< 2 bits for pre-emption priority
2 bits for subpriority */
#define NVIC_PriorityGroup_3 ((uint32_t)0x400) /*!< 3 bits for pre-emption priority
1 bits for subpriority */
#define NVIC_PriorityGroup_4 ((uint32_t)0x300) /*!< 4 bits for pre-emption priority
0 bits for subpriority */
10.9?NVIC_Init
void NVIC_Init(NVIC_InitTypeDef* NVIC_InitStruct)
功能:
根據(jù) NVIC_InitStruct 中指定的參數(shù)初始化外設 NVIC 寄存器
參數(shù):
NVIC_InitStruct:指向結構 NVIC_InitTypeDef 的指針,包含了外設 GPIO 的配置信息
返回值:
無
11.對射式紅外傳感器工程
11.1 對射式紅外傳感器模塊
11.1.1 簡介
該產(chǎn)品采用FTR9606高靈敏度槽型光耦器件,槽寬5mm。它由一個紅外發(fā)光二極管和NPN光電三極管組成,M3固定安裝孔,有輸出狀態(tài)指示燈,輸出高電平燈滅,輸出低電平燈亮。有遮擋,輸出高電平。無遮擋,輸出低電平。使用3.3-5VDC 寬電壓LM393比較器輸出,信號干凈,波形好,驅動能力強,超過15mA。輸出形式:數(shù)字開關量輸出(0和1)。廣泛用于電機轉速檢測,脈沖計數(shù),位置限位等。
11.1.2 特點
1、使用進口ITR9606高靈敏度槽型光耦傳感器,槽寬度5mm。
2、有輸出狀態(tài)指示燈,輸出高電平燈滅,輸出低電平燈亮。
3、有遮擋,輸出高電平;無遮擋,輸出低電平。
4、比較器輸出,信號干凈,波形好,驅動能力強,超過15mA。
5、工作電壓3.3V-5V
6、輸出形式:數(shù)字開關量輸出(0和1)
7、設有M3固定螺栓孔,方便安裝
8、小板PCB尺寸:3.2cm x 1.4cm
9、使用寬電壓LM393比較器
10、廣泛用于電機轉速檢測,脈沖計數(shù),位置限位等。
11.1.3 引腳說明
1、VCC 接電源正極3.3-5V
2、GND 接電源負極
3、DO TTL開關信號輸出
4、AO 此模塊不起作用
11.1.4 操作說明
1、接好VCC和GND,模塊電源指示燈會亮
2、模塊槽中無遮擋時,接收管導通,模塊DO輸出低電平,開關指示燈亮;遮擋時,DO輸出高電平,開關指示燈滅。
3、模塊DO可與繼電器相連,組成限位開關等功能,也可以與有源蜂鳴器模塊相連,組成報警器。
4、DO輸出接口可以與單片機10口直接相連,一般接外部中斷,檢測傳感器是否有遮檔,如用電機碼盤則可檢測電機的轉速。
11.1.5 電路原理圖
11.2 接線圖
11.3 相關代碼
CountSensor.c
#include "stm32f10x.h" // Device header
uint16_t CountSensor_Count; //全局變量,用于計數(shù)
/**
* 函 數(shù):計數(shù)傳感器初始化
* 參 數(shù):無
* 返 回 值:無
*/
void CountSensor_Init(void)
{
/*開啟時鐘*/
RCC_APB2PeriphClockCmd(RCC_APB2Periph_GPIOB, ENABLE); //開啟GPIOB的時鐘
RCC_APB2PeriphClockCmd(RCC_APB2Periph_AFIO, ENABLE); //開啟AFIO的時鐘,外部中斷必須開啟AFIO的時鐘
/*GPIO初始化*/
GPIO_InitTypeDef GPIO_InitStructure;
GPIO_InitStructure.GPIO_Mode = GPIO_Mode_IPU;
GPIO_InitStructure.GPIO_Pin = GPIO_Pin_14;
GPIO_InitStructure.GPIO_Speed = GPIO_Speed_50MHz;
GPIO_Init(GPIOB, &GPIO_InitStructure); //將PB14引腳初始化為上拉輸入
/*AFIO選擇中斷引腳*/
GPIO_EXTILineConfig(GPIO_PortSourceGPIOB, GPIO_PinSource14);//將外部中斷的14號線映射到GPIOB,即選擇PB14為外部中斷引腳
/*EXTI初始化*/
EXTI_InitTypeDef EXTI_InitStructure; //定義結構體變量
EXTI_InitStructure.EXTI_Line = EXTI_Line14; //選擇配置外部中斷的14號線
EXTI_InitStructure.EXTI_LineCmd = ENABLE; //指定外部中斷線使能
EXTI_InitStructure.EXTI_Mode = EXTI_Mode_Interrupt; //指定外部中斷線為中斷模式
EXTI_InitStructure.EXTI_Trigger = EXTI_Trigger_Falling; //指定外部中斷線為下降沿觸發(fā)
EXTI_Init(&EXTI_InitStructure); //將結構體變量交給EXTI_Init,配置EXTI外設
/*NVIC中斷分組*/
NVIC_PriorityGroupConfig(NVIC_PriorityGroup_2); //配置NVIC為分組2
//即搶占優(yōu)先級范圍:0~3,響應優(yōu)先級范圍:0~3
//此分組配置在整個工程中僅需調(diào)用一次
//若有多個中斷,可以把此代碼放在main函數(shù)內(nèi),while循環(huán)之前
//若調(diào)用多次配置分組的代碼,則后執(zhí)行的配置會覆蓋先執(zhí)行的配置
/*NVIC配置*/
NVIC_InitTypeDef NVIC_InitStructure; //定義結構體變量
NVIC_InitStructure.NVIC_IRQChannel = EXTI15_10_IRQn; //選擇配置NVIC的EXTI15_10線
NVIC_InitStructure.NVIC_IRQChannelCmd = ENABLE; //指定NVIC線路使能
NVIC_InitStructure.NVIC_IRQChannelPreemptionPriority = 1; //指定NVIC線路的搶占優(yōu)先級為1
NVIC_InitStructure.NVIC_IRQChannelSubPriority = 1; //指定NVIC線路的響應優(yōu)先級為1
NVIC_Init(&NVIC_InitStructure); //將結構體變量交給NVIC_Init,配置NVIC外設
}
/**
* 函 數(shù):獲取計數(shù)傳感器的計數(shù)值
* 參 數(shù):無
* 返 回 值:計數(shù)值,范圍:0~65535
*/
uint16_t CountSensor_Get(void)
{
return CountSensor_Count;
}
/**
* 函 數(shù):EXTI15_10外部中斷函數(shù)
* 參 數(shù):無
* 返 回 值:無
* 注意事項:此函數(shù)為中斷函數(shù),無需調(diào)用,中斷觸發(fā)后自動執(zhí)行
* 函數(shù)名為預留的指定名稱,可以從啟動文件復制
* 請確保函數(shù)名正確,不能有任何差異,否則中斷函數(shù)將不能進入
*/
void EXTI15_10_IRQHandler(void)
{
if (EXTI_GetITStatus(EXTI_Line14) == SET) //判斷是否是外部中斷14號線觸發(fā)的中斷
{
/*如果出現(xiàn)數(shù)據(jù)亂跳的現(xiàn)象,可再次判斷引腳電平,以避免抖動*/
if (GPIO_ReadInputDataBit(GPIOB, GPIO_Pin_14) == 0)
{
CountSensor_Count ++; //計數(shù)值自增一次
}
EXTI_ClearITPendingBit(EXTI_Line14); //清除外部中斷14號線的中斷標志位
//中斷標志位必須清除
//否則中斷將連續(xù)不斷地觸發(fā),導致主程序卡死
}
}
CountSensor.h
#ifndef __COUNT_SENSOR_H
#define __COUNT_SENSOR_H
void CountSensor_Init(void);
uint16_t CountSensor_Get(void);
#endif
main.c
#include "stm32f10x.h" // Device header
#include "Delay.h"
#include "OLED.h"
#include "CountSensor.h"
int main(void)
{
/*模塊初始化*/
OLED_Init(); //OLED初始化
CountSensor_Init(); //計數(shù)傳感器初始化
/*顯示靜態(tài)字符串*/
OLED_ShowString(1, 1, "Count:"); //1行1列顯示字符串Count:
while (1)
{
OLED_ShowNum(1, 7, CountSensor_Get(), 5); //OLED不斷刷新顯示CountSensor_Get的返回值
}
}
現(xiàn)象:這里給外部中斷配置的是下降沿 所以每次遮擋傳感器 在遮擋的那一瞬間計次加1 拿起的說話不變 再次遮擋計次再次加1
12.旋轉編碼器工程
12.1 旋轉編碼器模塊
12.1.1 簡介
-
旋轉編碼器:用來測量位置、速度或旋轉方向的裝置,當其旋轉軸旋轉時,其輸出端可以輸出與旋轉速度和方向對應的方波信號,讀取方波信號的頻率和相位信息即可得知旋轉軸的速度和方向
-
類型:機械觸點式/霍爾傳感器式/光柵式
12.2 硬件電路
文章來源:http://www.zghlxwxcb.cn/news/detail-828818.html
- 左邊接了一個10的上拉電阻 默認沒旋轉的情況下 這個點被上拉為高電平 通過R3輸出到A端口就是高電平 當旋轉時 內(nèi)部觸電導通 這個點直接被拉低到GND 再通過R3輸出 A端口就是低電平?
- R3:輸出限流電阻 防止模塊引腳電流過大
- C1:輸出濾波電容 防止一些輸出信號抖動?
12.2 接線圖
文章來源地址http://www.zghlxwxcb.cn/news/detail-828818.html
12.3 相關代碼
Encoder.c
#include "stm32f10x.h" // Device header
int16_t Encoder_Count; //全局變量,用于計數(shù)旋轉編碼器的增量值
/**
* 函 數(shù):旋轉編碼器初始化
* 參 數(shù):無
* 返 回 值:無
*/
void Encoder_Init(void)
{
/*開啟時鐘*/
RCC_APB2PeriphClockCmd(RCC_APB2Periph_GPIOB, ENABLE); //開啟GPIOB的時鐘
RCC_APB2PeriphClockCmd(RCC_APB2Periph_AFIO, ENABLE); //開啟AFIO的時鐘,外部中斷必須開啟AFIO的時鐘
/*GPIO初始化*/
GPIO_InitTypeDef GPIO_InitStructure;
GPIO_InitStructure.GPIO_Mode = GPIO_Mode_IPU;
GPIO_InitStructure.GPIO_Pin = GPIO_Pin_0 | GPIO_Pin_1;
GPIO_InitStructure.GPIO_Speed = GPIO_Speed_50MHz;
GPIO_Init(GPIOB, &GPIO_InitStructure); //將PB0和PB1引腳初始化為上拉輸入
/*AFIO選擇中斷引腳*/
GPIO_EXTILineConfig(GPIO_PortSourceGPIOB, GPIO_PinSource0);//將外部中斷的0號線映射到GPIOB,即選擇PB0為外部中斷引腳
GPIO_EXTILineConfig(GPIO_PortSourceGPIOB, GPIO_PinSource1);//將外部中斷的1號線映射到GPIOB,即選擇PB1為外部中斷引腳
/*EXTI初始化*/
EXTI_InitTypeDef EXTI_InitStructure; //定義結構體變量
EXTI_InitStructure.EXTI_Line = EXTI_Line0 | EXTI_Line1; //選擇配置外部中斷的0號線和1號線
EXTI_InitStructure.EXTI_LineCmd = ENABLE; //指定外部中斷線使能
EXTI_InitStructure.EXTI_Mode = EXTI_Mode_Interrupt; //指定外部中斷線為中斷模式
EXTI_InitStructure.EXTI_Trigger = EXTI_Trigger_Falling; //指定外部中斷線為下降沿觸發(fā)
EXTI_Init(&EXTI_InitStructure); //將結構體變量交給EXTI_Init,配置EXTI外設
/*NVIC中斷分組*/
NVIC_PriorityGroupConfig(NVIC_PriorityGroup_2); //配置NVIC為分組2
//即搶占優(yōu)先級范圍:0~3,響應優(yōu)先級范圍:0~3
//此分組配置在整個工程中僅需調(diào)用一次
//若有多個中斷,可以把此代碼放在main函數(shù)內(nèi),while循環(huán)之前
//若調(diào)用多次配置分組的代碼,則后執(zhí)行的配置會覆蓋先執(zhí)行的配置
/*NVIC配置*/
NVIC_InitTypeDef NVIC_InitStructure; //定義結構體變量
NVIC_InitStructure.NVIC_IRQChannel = EXTI0_IRQn; //選擇配置NVIC的EXTI0線
NVIC_InitStructure.NVIC_IRQChannelCmd = ENABLE; //指定NVIC線路使能
NVIC_InitStructure.NVIC_IRQChannelPreemptionPriority = 1; //指定NVIC線路的搶占優(yōu)先級為1
NVIC_InitStructure.NVIC_IRQChannelSubPriority = 1; //指定NVIC線路的響應優(yōu)先級為1
NVIC_Init(&NVIC_InitStructure); //將結構體變量交給NVIC_Init,配置NVIC外設
NVIC_InitStructure.NVIC_IRQChannel = EXTI1_IRQn; //選擇配置NVIC的EXTI1線
NVIC_InitStructure.NVIC_IRQChannelCmd = ENABLE; //指定NVIC線路使能
NVIC_InitStructure.NVIC_IRQChannelPreemptionPriority = 1; //指定NVIC線路的搶占優(yōu)先級為1
NVIC_InitStructure.NVIC_IRQChannelSubPriority = 2; //指定NVIC線路的響應優(yōu)先級為2
NVIC_Init(&NVIC_InitStructure); //將結構體變量交給NVIC_Init,配置NVIC外設
}
/**
* 函 數(shù):旋轉編碼器獲取增量值
* 參 數(shù):無
* 返 回 值:自上此調(diào)用此函數(shù)后,旋轉編碼器的增量值
*/
int16_t Encoder_Get(void)
{
/*使用Temp變量作為中繼,目的是返回Encoder_Count后將其清零*/
/*在這里,也可以直接返回Encoder_Count
但這樣就不是獲取增量值的操作方法了
也可以實現(xiàn)功能,只是思路不一樣*/
int16_t Temp;
Temp = Encoder_Count;
Encoder_Count = 0;
return Temp;
}
/**
* 函 數(shù):EXTI0外部中斷函數(shù)
* 參 數(shù):無
* 返 回 值:無
* 注意事項:此函數(shù)為中斷函數(shù),無需調(diào)用,中斷觸發(fā)后自動執(zhí)行
* 函數(shù)名為預留的指定名稱,可以從啟動文件復制
* 請確保函數(shù)名正確,不能有任何差異,否則中斷函數(shù)將不能進入
*/
void EXTI0_IRQHandler(void)
{
if (EXTI_GetITStatus(EXTI_Line0) == SET) //判斷是否是外部中斷0號線觸發(fā)的中斷
{
/*如果出現(xiàn)數(shù)據(jù)亂跳的現(xiàn)象,可再次判斷引腳電平,以避免抖動*/
if (GPIO_ReadInputDataBit(GPIOB, GPIO_Pin_0) == 0)
{
if (GPIO_ReadInputDataBit(GPIOB, GPIO_Pin_1) == 0) //PB0的下降沿觸發(fā)中斷,此時檢測另一相PB1的電平,目的是判斷旋轉方向
{
Encoder_Count --; //此方向定義為反轉,計數(shù)變量自減
}
}
EXTI_ClearITPendingBit(EXTI_Line0); //清除外部中斷0號線的中斷標志位
//中斷標志位必須清除
//否則中斷將連續(xù)不斷地觸發(fā),導致主程序卡死
}
}
/**
* 函 數(shù):EXTI1外部中斷函數(shù)
* 參 數(shù):無
* 返 回 值:無
* 注意事項:此函數(shù)為中斷函數(shù),無需調(diào)用,中斷觸發(fā)后自動執(zhí)行
* 函數(shù)名為預留的指定名稱,可以從啟動文件復制
* 請確保函數(shù)名正確,不能有任何差異,否則中斷函數(shù)將不能進入
*/
void EXTI1_IRQHandler(void)
{
if (EXTI_GetITStatus(EXTI_Line1) == SET) //判斷是否是外部中斷1號線觸發(fā)的中斷
{
/*如果出現(xiàn)數(shù)據(jù)亂跳的現(xiàn)象,可再次判斷引腳電平,以避免抖動*/
if (GPIO_ReadInputDataBit(GPIOB, GPIO_Pin_1) == 0)
{
if (GPIO_ReadInputDataBit(GPIOB, GPIO_Pin_0) == 0) //PB1的下降沿觸發(fā)中斷,此時檢測另一相PB0的電平,目的是判斷旋轉方向
{
Encoder_Count ++; //此方向定義為正轉,計數(shù)變量自增
}
}
EXTI_ClearITPendingBit(EXTI_Line1); //清除外部中斷1號線的中斷標志位
//中斷標志位必須清除
//否則中斷將連續(xù)不斷地觸發(fā),導致主程序卡死
}
}
Encoder.h
#ifndef __ENCODER_H
#define __ENCODER_H
void Encoder_Init(void);
int16_t Encoder_Get(void);
#endif
main.c
#include "stm32f10x.h" // Device header
#include "Delay.h"
#include "OLED.h"
#include "Encoder.h"
int16_t Num; //定義待被旋轉編碼器調(diào)節(jié)的變量
int main(void)
{
/*模塊初始化*/
OLED_Init(); //OLED初始化
Encoder_Init(); //旋轉編碼器初始化
/*顯示靜態(tài)字符串*/
OLED_ShowString(1, 1, "Num:"); //1行1列顯示字符串Num:
while (1)
{
Num += Encoder_Get(); //獲取自上此調(diào)用此函數(shù)后,旋轉編碼器的增量值,并將增量值加到Num上
OLED_ShowSignedNum(1, 5, Num, 5); //顯示Num
}
}
到了這里,關于STM32標準庫——(5)EXTI外部中斷的文章就介紹完了。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內(nèi)容,請在右上角搜索TOY模板網(wǎng)以前的文章或繼續(xù)瀏覽下面的相關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TOY模板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