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 无码 综合区,色欲AV无码国产永久播放,无码天堂亚洲国产AV,国产日韩欧美女同一区二区

【線性代數(shù)】一、行列式和矩陣

這篇具有很好參考價值的文章主要介紹了【線性代數(shù)】一、行列式和矩陣。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存在錯誤或未考慮完全的地方,請大家不吝賜教,您也可以點擊"舉報違法"按鈕提交疑問。

一、行列式

1.1 行列式性質

  • ∣ A B ∣ = ∣ A ∣ ∣ B ∣ |AB|=|A||B| AB=AB
  • 行列互換其值不變, ∣ A T ∣ = ∣ A ∣ |A^T|=|A| AT=A
  • ∣ A ? ∣ = ∣ A ∣ n ? 1 ( 由 A A ? = ∣ A ∣ E 推 導 而 來 ) |A^*|=|A|^{n-1}(由AA^*=|A|E推導而來) A?=An?1(AA?=AE)
  • 行列式可拆分:某行\(zhòng)列元素是兩個元素之和,可拆為兩個行列式之和

行列式基本變換

  • 行列式行或列互換,其值不變
  • 行列式中某行或某列有公因子k,可以提到行列式之外
    • 推論:行列式某行、列為0,行列式為0
  • 行列式中某行或列的k倍加到另一行或列,行列式的值不變
  • 行列式中的兩行或兩列對應成比例,行列式值為零

1.2 余子式

余子式和代數(shù)余子式

行列式按照行列展開的展開公式

∣ A ∣ = a i 1 A i 1 + a i 2 A i 2 + . . . + a i n A i n |A|=a_{i1}A_{i1}+a_{i2}A_{i2}+...+a_{in}A_{in} A=ai1?Ai1?+ai2?Ai2?+...+ain?Ain?

一、行列式求解

1.用行列式

【線性代數(shù)】一、行列式和矩陣

2.用矩陣

∣ A ∣ ≠ 0 |A|\neq 0 A?=0的時候,有 A ? = ∣ A ∣ A ? 1 A*=|A|A^{-1} A?=AA?1
由于A*是由Aij構成的,所以得出A*就可以得出所有的Aij

3.用特征值

設A為三階可逆矩陣,其特征值分別為 λ 1 , λ 2 , λ 3 \lambda_1, \lambda_2, \lambda_3 λ1?,λ2?,λ3?,則A-1的特征值為 λ 1 ? 1 , λ 2 ? 1 , λ 3 ? 1 \lambda_1^{-1}, \lambda_2^{-1}, \lambda_3^{-1} λ1?1?,λ2?1?,λ3?1?
A ? = ∣ A ∣ A ? 1 A*=|A|A^{-1} A?=AA?1可知,
λ 1 ? = λ 2 ? λ 3 \lambda_1^*=\lambda_2\cdot \lambda_3 λ1??=λ2??λ3?
λ 2 ? = λ 1 ? λ 3 \lambda_2^*=\lambda_1\cdot \lambda_3 λ2??=λ1??λ3?,
λ 3 ? = λ 1 ? λ 2 \lambda_3^*=\lambda_1\cdot \lambda_2 λ3??=λ1??λ2?

1.3 行列式計算

一、具體形行列式

(1)直接運算
1.行\(zhòng)列和相等類型

行列和相等的矩陣,一般處理方法是將其他行或列依次加到第一行或列,此時第一行或列上的元素相等。
當行列和相等矩陣中的a元素位于副對角線時,應該依次對換各行或者各列。

2.爪形、異爪形行列式
  1. 消去其中的一條爪
  2. 直接計算
(2)化為12+1個基本行列式
1. 主副對角線行列式

副對角線: ( ? 1 ) a ( a ? 1 ) 2 a 1 , n a 2 , n ? 1 a 3 , n ? 2 . . . a 1 , n (-1)^{\frac{a(a-1)}{2}}a_{1,n}a_{2,n-1}a_{3,n-2}...a_{1,n} (?1)2a(a?1)?a1,n?a2,n?1?a3,n?2?...a1,n?

2. 拉普拉斯展開式

注意副對角拉普拉斯需要加上系數(shù)(-1)nm
TIPS:對于分塊矩陣的行列式的運算,為主對角線相乘加上(-1)nm的副對角線

3. 范德蒙行列式

TIPS:

  1. 具體形行列式計算時,應該化出盡量多的0
  2. 沒有0則對差別最小的元素進行處理
(3)加邊法

某些一開始不適用互換、倍乘、倍加的行列式,可以考慮使用加邊法:將n階行列式添加一行和一列升至n+1階行列式

(4)遞推法

遞推法主要是用于處理一般方法處理不了的異爪型行列式
遞推法主要是找出Dn和Dn-1的遞推關系式,實現(xiàn)遞推,所需條件是:1.Dn比Dn-1只多一階 2.元素分布規(guī)律相同
Tip:

  • 在進行消去的時候,應該盡量使得數(shù)行或數(shù)列都為0。在進行運算時應該選擇差別最小的兩行進行操作。在行列和相等的題目中最常見
(5)數(shù)學歸納法

【線性代數(shù)】一、行列式和矩陣

二、抽象行列式

【線性代數(shù)】一、行列式和矩陣
上述的思想十分重要,將方程矩陣化是線性代數(shù)很多題目的求解核心。如果出現(xiàn)了多個約束方程,則可以使用方程組矩陣化



二、矩陣

2.1 概念

( k A ) (kA) (kA) ( A + B ) (A+B) (A+B) A B AB AB
∣ k A ∣ = k n ∣ A ∣ |kA|=k^n|A| kA=knA ∣ A + B ∣ ≠ ∣ A ∣ + ∣ B ∣ |A+B|\neq|A|+|B| A+B?=A+B ∣ A B ∣ = ∣ A ∣ ∣ B ∣ = ∣ B ∣ ∣ A ∣ |AB|=|A||B|=|B||A| AB=AB=BA
( k A T ) = k A T (kA^T)=kA^T (kAT)=kAT ( A + B ) T = A T + B T (A+B)^T=A^T+B^T (A+B)T=AT+BT ( A B ) T = B T A T (AB)^T=B^TA^T (AB)T=BTAT
( k A ) ? 1 = 1 k A ? 1 (kA)^{-1}=\frac{1}{k}A^{-1} (kA)?1=k1?A?1 ( A + B ) ? 1 ≠ A ? 1 + B ? 1 (A+B)^{-1}\neq A^{-1}+B^{-1} (A+B)?1?=A?1+B?1 ( A B ) ? 1 = B ? 1 A ? 1 (AB)^{-1}=B^{-1}A^{-1} (AB)?1=B?1A?1
( k A ) ? = k n ? 1 A ? (kA)^*=k^{n-1}A^* (kA)?=kn?1A? ( A + B ) ? ≠ A ? + B ? (A+B)^*\neq A^*+B^* (A+B)??=A?+B? ( A B ) ? = B ? A ? (AB)^*=B^*A^* (AB)?=B?A?
互換
( A T ) ? 1 = ( A ? 1 ) T (A^T)^{-1}=(A^{-1})^T (AT)?1=(A?1)T ( A ? ) ? 1 = ( A ? 1 ) ? (A^*)^{-1}=(A^{-1})^* (A?)?1=(A?1)? ( A ? ) T = ( A T ) ? (A^*)^T=(A^T)^* (A?)T=(AT)?

穿脫原則:
( A B ) ? = B ? A ? (AB)^*=B^*A^* (AB)?=B?A?, ( A B ) T = B T A T (AB)^T=B^TA^T (AB)T=BTAT, ( A B ) ? 1 = B ? 1 A ? 1 (AB)^{-1}=B^{-1}A^{-1} (AB)?1=B?1A?1

矩陣等價

如果存在矩陣A、B使得 P A Q = B PAQ =B PAQ=B,則稱兩個矩陣等價
性質:
反身性、傳遞性、等價性
|A|=k|B|
r(A)=r(B)

2.2 矩陣運算

1.基本運算

相等、加法、數(shù)乘
A是一個階方陣,則Am=AAA…A為A的m次冪

轉置矩陣

運算規(guī)律:

  • ( A T ) T = A (A^T)^T=A (AT)T=A
  • ( k A ) T = k A T (kA)^T=kA^T (kA)T=kAT
  • ( A + B ) T = A T + B T (A+B)^T=A^T+B^T (A+B)T=AT+BT
  • 如果是方陣, ∣ A T ∣ = ∣ A ∣ |A^T|=|A| AT=A
幾種重要矩陣
  • 對稱矩陣:AT=A的矩陣稱為對稱矩陣,AT=-A的矩陣稱為A的反對稱矩陣
  • 滿足ATA=E(AT=A-1)的為正交矩陣,此時A的行或列向量組是標準正交向量組
  • 分塊矩陣

2.矩陣乘法

  • 結合律(AB)C=A(BC):比如 A T B A T B A T B = A T ( B A T B A T ) B A^TBA^TBA^TB=A^T(BA^TBA^T)B ATBATBATB=AT(BATBAT)B
  • 分配律A(B+C)=AB+AC
  • r ( A B ) ≤ m i n ( r ( A ) , r ( B ) ) r(AB)\leq min(r(A),r(B)) r(AB)min(r(A),r(B))

矩陣乘法沒有交換律,也就是 A B ≠ B A AB\neq BA AB?=BA
推廣1:由上述可知,存在 A ≠ O A\neq O A?=O并且 B ≠ O B\neq O B?=O但是 A B = O AB=O AB=O的情況
推廣2: ( A B ) 3 = A B A B A B ≠ A 3 B 3 (AB)^3 = ABABAB \neq A^3B^3 (AB)3=ABABAB?=A3B3
推廣3: A B = A C ?? ? ?? A ( B ? C ) = O AB=AC\implies A(B-C)=O AB=AC?A(B?C)=O, 在 A ≠ O A\neq O A?=O的情況下無法推導出 B = C B=C B=C
推廣4: A 2 ? B 2 ≠ ( A ? B ) ( A + B ) A^2-B^2 \neq (A-B)(A+B) A2?B2?=(A?B)(A+B)

3.向量內積和正交

內積:向量 α \alpha α β \beta β的內積為 α T β = a 1 b 1 + a 2 b 2 + . . . + a n b n \alpha^T\beta=a_1b_1+a_2b_2+...+a_nb_n αTβ=a1?b1?+a2?b2?+...+an?bn?記作 ( α , β ) (\alpha,\beta) (α,β)
正交: α T β = 0 \alpha^T\beta=0 αTβ=0的時候,向量 α \alpha α β \beta β正交
∣ ∣ α ∣ ∣ = a i 2 ||\alpha||=\sqrt {a_i^2} α=ai2? ?,若 ∣ ∣ α ∣ ∣ ||\alpha|| α α \alpha α為單位向量

4.施密特正交化(又稱正交規(guī)范化過程)

將線性無關向量組 α 1 , α 2 \alpha_1,\alpha_2 α1?,α2?的標準正交化公式為:
β 1 = α 1 \beta_1=\alpha_1 β1?=α1? β 2 = α 2 ? ( α 2 , β 1 ) ( β 1 , β 1 ) β 1 \beta_2=\alpha_2-\frac{(\alpha_2,\beta_1)}{(\beta_1,\beta_1)}\beta_1 β2?=α2??(β1?,β1?)(α2?,β1?)?β1?
β 1 , β 2 \beta_1,\beta_2 β1?,β2?單位化得 η 1 = β 1 ∣ ∣ β 1 ∣ ∣ \eta_1=\frac{\beta_1}{||\beta_1||} η1?=β1?β1??, η 2 = β 2 ∣ ∣ β 2 ∣ ∣ \eta_2=\frac{\beta_2}{||\beta_2||} η2?=β2?β2??

TIPS:

  • 對于抽象向量組,需要考慮將向量組矩陣化求解

2.3 矩陣的逆

1.逆矩陣定義

定義:如果AB=BA=E,則稱A是可逆矩陣,并且B是A的逆矩陣,逆矩陣是唯一的,記作A-1

A可逆的充分必要條件是 ∣ A ∣ ≠ 0 |A|\neq0 A?=0
并且A可逆的時候有 A ? 1 = 1 ∣ A ∣ A ? A^{-1}=\frac{1}{|A|}A^* A?1=A1?A?

2.逆矩陣的性質和公式

  1. ( A ? 1 ) ? 1 = A (A^{-1})^{-1}=A (A?1)?1=A
  2. ( k A ) ? 1 = 1 k A ? 1 (kA)^{-1}=\frac{1}{k}A^{-1} (kA)?1=k1?A?1
  3. ( A B ) ? 1 = B ? 1 A ? 1 (AB)^{-1}=B^{-1}A^{-1} (AB)?1=B?1A?1
  4. 若AT可逆,則 ( A T ) ? 1 = ( A ? 1 ) T (A^T)^{-1}=(A^{-1})^T (AT)?1=(A?1)T
  5. ∣ A ? 1 ∣ = ∣ A ∣ ? 1 |A^{-1}|=|A|^{-1} A?1=A?1

3.逆矩陣的計算

抽象形:
  1. 找到矩陣B使得AB=E,則A-1=B
  2. 將A分解為若干個可逆矩陣的乘積, A = B C → A ? 1 = C ? 1 B ? 1 A=BC\to A^{-1}=C^{-1}B^{-1} A=BCA?1=C?1B?1
具體形:
  1. A ? 1 = 1 ∣ A ∣ A ? A^{-1}= \frac1{|A|}A^* A?1=A1?A?(適用于規(guī)模位于3階及以下的矩陣)
  2. 使用初等行變換求矩陣的逆矩陣,即 [ A ∣ E ] → [ E ∣ A ? 1 ] [A|E]\to[E|A^{-1}] [AE][EA?1]
分塊矩陣求逆:

【線性代數(shù)】一、行列式和矩陣
這是根據(jù) [ A ∣ E ] → [ E ∣ A ? 1 ] [A|E]\to[E|A^{-1}] [AE][EA?1]結合方程組推導出來的, ? C ? 1 D B ? 1 -C^{-1}DB^{-1} ?C?1DB?1可以記作為左乘同行,右乘同列,然后取反

n階對角\副對角矩陣求逆

2.4 伴隨矩陣

【線性代數(shù)】一、行列式和矩陣
需要注意的是,伴隨矩陣內代數(shù)余子式Aij的位置是在j行i列而非i行j列

性質和重要公式

對任意n階方陣A都有伴隨矩陣A*,有 A A ? = A ? A = ∣ A ∣ E AA^*=A^*A=|A|E AA?=A?A=AE并且 ∣ A ? ∣ = ∣ A ∣ n ? 1 |A^*|=|A|^{n-1} A?=An?1
∣ A ∣ ≠ 0 |A|\neq0 A?=0的時候,有

  • A ? = ∣ A ∣ A ? 1 ? A ? 1 = 1 ∣ A ∣ A ? ? A = ∣ A ∣ ( A ? ) ? 1 A^*=|A|A^{-1}\Leftrightarrow A^{-1}=\frac{1}{|A|}A^*\Leftrightarrow A=|A|(A^*)^{-1} A?=AA?1?A?1=A1?A??A=A(A?)?1
  • ( k A ) ( k A ) ? = ∣ k A ∣ E (kA)(kA)^*=|kA|E (kA)(kA)?=kAE,此處的kA可替換為A-1、A*
  • ∣ A ? ∣ = ∣ A ∣ n ? 1 |A^*|=|A|^{n-1} A?=An?1,可遞推為 ( A ? ) ? = ∣ A ∣ n ? 2 A (A^*)^*=|A|^{n-2}A (A?)?=An?2A,并且有 ∣ ( A ? ) ? ∣ = ∣ A ∣ ( n ? 1 ) 2 |(A^*)^*|=|A|^{(n-1)^2} (A?)?=A(n?1)2
  • A*的秩相關
  • ( A B ) ? = B ? A ? (AB)^*=B^*A^* (AB)?=B?A?

2.5 初等變換和初等矩陣

1.行列式初等變換和矩陣初等變換的異同
  1. 行列式兩行/列互換,行列式值反號;矩陣兩行/列互換,矩陣不變
  2. 行列式值乘以k倍,相當于行列式的某行/列乘以k倍;n階矩陣乘以k倍,相當于矩陣中每一行乘k倍
  3. 行列式和矩陣的某行/列加上k倍的另外一行/列,行列式和矩陣都不變
2.初等矩陣性質
  1. 初等矩陣的轉置仍是初等矩陣
  2. 初等矩陣都是可逆矩陣,其逆矩陣仍然是同一類型初等矩陣
  3. 如果A是可逆矩陣,則A可以表示成有限個初等矩陣的乘積
3.判斷正交以及矩陣正交化

TIPS:
若干個初等矩陣相乘,可湊成一個可逆矩陣

2.6 秩

1.定義

【線性代數(shù)】一、行列式和矩陣

2.公式

  • A是m x n矩陣,則 0 ≤ r ( A ) ≤ m i n ( m , n ) 0\leq r(A)\leq min(m,n) 0r(A)min(m,n)

  • r ( k A ) = r ( A ) r(kA)=r(A) r(kA)=r(A)

  • P和Q是可逆矩陣,則 r ( A ) = r ( P A ) = r ( P A Q ) r(A)=r(PA)=r(PAQ) r(A)=r(PA)=r(PAQ),也就是A作初等變換不改變秩的值。同理可知,r(AB)<r(A),則r(B)<n,也就是B不可逆

  • r ( A B ) ≤ m i n ( r ( A ) , r ( B ) ) r(AB)\leq min(r(A),r(B)) r(AB)min(r(A),r(B))

  • r ( A + B ) ≤ ( [ A ∣ B ] ) ≤ r ( A ) + r ( B ) r(A+B)\leq ([A|B])\leq r(A)+r(B) r(A+B)([AB])r(A)+r(B)
    【線性代數(shù)】一、行列式和矩陣

  • 設A為m x n矩陣,AB=O,則 r ( A ) + r ( B ) ≤ n r(A)+r(B)\leq n r(A)+r(B)n

  • 設A為m x n矩陣, r ( A ) = r ( A T ) = r ( A A T ) = r ( A T A ) r(A)=r(A^T)=r(AA^T)=r(A^TA) r(A)=r(AT)=r(AAT)=r(ATA)(四秩相同)
    【線性代數(shù)】一、行列式和矩陣
    根據(jù)上述推導可得出,設A為n階方陣
    n=2時, ( A ? ) ? = A (A^*)^*=A (A?)?=A
    n>2時,如果A是可逆矩陣,則 ( A ? ) ? = ∣ A ∣ n ? 2 A (A^*)^*=|A|^{n-2}A (A?)?=An?2A
    n>2時,如果A是不可逆矩陣,則 ( A ? ) ? = O (A^*)^*=O (A?)?=O

  • A為n階方陣,A2=A,可得r(A)+r(A+E)=n

  • A為n階方陣,A2=E則 r ( A + E ) + r ( A ? E ) = n r(A+E)+r(A-E)=n r(A+E)+r(A?E)=n

  • 三秩相等:A的秩=A的行秩=A的列秩

3.考法

用階梯型

將矩陣化為階梯型矩陣

2.7 矩陣相關題型

1. A n A^n An的題目類型

(1) A是方陣

若A可拆分為 α β T \alpha\beta^T αβT,則r(A)=1,這種情況下,有:
A n = α ( β T α ) ( β T α ) . . . . ( β T α ) β T = [ t r ( A ) ] n ? 1 ? A A^n=\alpha(\beta^T\alpha)(\beta^T\alpha)....(\beta^T\alpha)\beta^T=[tr(A)]^{n-1}*A An=α(βTα)(βTα)....(βTα)βT=[tr(A)]n?1?A

(2)使用 A 2 , A 3 A^2,A^3 A2,A3推算出規(guī)律

最典型的兩種情況是A2=kA或者A2=kE,
注意:矩陣的行列基本變換可能會破壞該規(guī)律,因此拿到題后,最好先不要進行行列基本變換

(3)A分解為B和C

【線性代數(shù)】一、行列式和矩陣

(4)用初等矩陣求P1nAP2m

如果P1和P2是初等矩陣,則P1nAP2m表示對A作n次P1的初等行變換和m次P2的初等列變換

(5)用相似理論求An(重點)

如果 A ? B A~B A?B,也就是A=P-1BP,則An=P-1BnP,
如果 A ~ λ A\sim \lambda Aλ,則 A n = P ? 1 Λ n P A_n=P_{-1}\Lambda_nP An?=P?1?Λn?P

在題目要求的矩陣A的n次方無法直接求解的時候,使用求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求出其相似矩陣,使用相似矩陣代替A來求n階矩陣

2.矩陣方程

矩陣方程式含有未知矩陣的方程

基本化簡手段
  1. 消除\提取公因式
  2. 移項
  3. 使用公式 【線性代數(shù)】一、行列式和矩陣
求解

1.通過左右同乘分解為 X = A ? 1 B , X = B A ? 1 , X = A ? 1 C B X=A^{-1}B,X=BA^{-1},X=A^{-1}CB X=A?1BX=BA?1,X=A?1CB
2.如果A不可逆,比如AX=B,可以將X和B按列分塊,轉化為求線性方程組
3.如果上面都不行,則應該設未知矩陣 X = ( x i j ) X=(x_{ij}) X=(xij?),直接代入方程到含未知量為xij的線性方程組,從而求的X文章來源地址http://www.zghlxwxcb.cn/news/detail-449429.html

到了這里,關于【線性代數(shù)】一、行列式和矩陣的文章就介紹完了。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內容,請在右上角搜索TOY模板網(wǎng)以前的文章或繼續(xù)瀏覽下面的相關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TOY模板網(wǎng)!

本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投稿,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場。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 如若內容造成侵權/違法違規(guī)/事實不符,請點擊違法舉報進行投訴反饋,一經查實,立即刪除!

領支付寶紅包贊助服務器費用

相關文章

  • 線性代數(shù)|證明:矩陣特征值之積等于矩陣行列式的值

    性質 1 設 n n n 階矩陣 A = ( a i j ) boldsymbol{A} = (a_{ij}) A = ( a ij ? ) 的特征值為 λ 1 , λ 2 , ? ? , λ n lambda_1,lambda_2,cdots,lambda_n λ 1 ? , λ 2 ? , ? , λ n ? ,則 λ 1 λ 2 ? λ n = ∣ A ∣ lambda_1 lambda_2 cdots lambda_n = |boldsymbol{A}| λ 1 ? λ 2 ? ? λ n ? = ∣ A ∣ 。 證明 不妨設

    2024年02月08日
    瀏覽(20)
  • 線性代數(shù)的學習和整理21,向量的模,矩陣的模,矩陣的模和行列式比較(未完成)

    線性代數(shù)的學習和整理21,向量的模,矩陣的模,矩陣的模和行列式比較(未完成)

    目錄 1 模的定義 2 向量的模是距離 2.1?向量的模的定義 2.2 向量的模的計算公式 3? 矩陣的模 3.1 矩陣/向量組的模的定義 3.2 矩陣的模的公式 4 矩陣的模和行列式的關系? 模,又稱為范數(shù)。 范數(shù),是具有“長度”概念的函數(shù)。 在線性代數(shù)、泛函分析及相關的數(shù)學領域,范數(shù)是

    2024年02月09日
    瀏覽(54)
  • 0105行列式按行(列)展開-行列式-線性代數(shù)

    在n階行列式中,把 ( i , j ) 元 a i j (i,j)元a_{ij} ( i , j ) 元 a ij ? 所在的第 i 行和第 j i行和第j i 行和第 j 列劃去后,留下來的 n ? 1 n-1 n ? 1 階行列式叫做 ( i , j ) 元 a i j (i,j)元a_{ij} ( i , j ) 元 a ij ? 的余子式,記作 M i j M_{ij} M ij ? ;記 A i j = ( ? 1 ) i + j M i j , A i j 叫做 (

    2024年03月21日
    瀏覽(34)
  • 線性代數(shù)——行列式

    線性代數(shù)——行列式

    一、行列式的性質 性質1 行列互換,其值不變,即 |A|=|A^{T}| 性質2 若行列式中某行(列)元素全為 0, 則行列式為 0 性質3 若行列式中某行(列)元素有公因子 k(kneq0) ,則 k 可提到行列式外面( 倍乘性質 ) $$ begin{vmatrix}a_{11}a_{12}cdotsa_{1n}\\\\vdotsvdotsvdots\\\\ka_{i1}ka_{i2}cdotska_{in}\\\\

    2024年04月26日
    瀏覽(30)
  • 線性代數(shù)復習:行列式

    線性代數(shù)復習:行列式

    求行列式就是求這個行列式的值 二,三階行列式:可以用:對角線法則和沙路法做 對角線法則: 主對角線和的值減去 副對角線積的和值。 a b c d : 值就是ad-bc 注意:n階:n行n列. 1.下三角法則(主對角線以上都為0): 把行列式化為下三角行列式值等于主對角線的元素的值的

    2024年02月07日
    瀏覽(27)
  • 線性代數(shù)筆記1-二階行列式和三階行列式

    線性代數(shù)筆記1-二階行列式和三階行列式

    本筆記記錄自B站《線性代數(shù)》高清教學視頻 “驚嘆號”系列 宋浩老師第一課 有2行2列,4個元素 ∣ a 11 a 12 a 21 a 22 ∣ begin{vmatrix} a_{11} a_{12}\\\\ a_{21} a_{22} end{vmatrix} ∣ ∣ ? a 11 ? a 21 ? ? a 12 ? a 22 ? ? ∣ ∣ ? a i j a_{ij} a ij ? : i是行標,j是列標 ∣ a 11 a 12 a 21 a 22 ∣

    2023年04月09日
    瀏覽(29)
  • 線性代數(shù) 第一章 行列式

    一、概念 不同行不同列元素乘積的代數(shù)和(共n!項) 二、性質 經轉置行列式的值不變,即 ; 某行有公因數(shù)k,可把k提到行列式外。特別地,某行元素全為0,則行列式的值為0; 兩行互換行列式變號,特別地,兩行相等行列式值為0,兩行成比例行列式值為0; 某行所有元素都

    2024年02月06日
    瀏覽(23)
  • 線性代數(shù)行列式的幾何含義

    線性代數(shù)行列式的幾何含義

    行列式可以看做是一系列列向量的排列,并且每個列向量的分量可以理解為其對應標準正交基下的坐標。 行列式有非常直觀的幾何意義,例如: 二維行列式按列向量排列依次是 a mathbf{a} a 和 b mathbf b ,可以表示 a mathbf{a} a 和 b mathbf b 構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 a b ∣

    2024年02月11日
    瀏覽(29)
  • 線性代數(shù)的本質(四)——行列式

    線性代數(shù)的本質(四)——行列式

    行列式引自對線性方程組的求解??紤]兩個方程的二元線性方程組 { a 11 x 1 + a 12 x 2 = b 1 a 21 x 1 + a 22 x 2 = b 2 begin{cases} a_{11}x_1+a_{12}x_2=b_1 \\\\ a_{21}x_1+a_{22}x_2=b_2 end{cases} { a 11 ? x 1 ? + a 12 ? x 2 ? = b 1 ? a 21 ? x 1 ? + a 22 ? x 2 ? = b 2 ? ? 可使用消元法,得 ( a 11 a 22 ? a

    2024年02月07日
    瀏覽(29)
  • 線性代數(shù)——行列式按行(列)展開

    線性代數(shù)——行列式按行(列)展開

    目錄 一、余子式:將行列式某元素所在行和列的元素全去掉 剩余部分所構成的行列式,稱為該元素的余子式 二、代數(shù)余子式 三、行列式等于它的任一行(列)的各元素與對應代數(shù)余子式乘積之和? 四、行列式某行元素(列)與其他行(列)對應元素的代數(shù)余子式相乘,然后

    2024年01月17日
    瀏覽(65)

覺得文章有用就打賞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寶掃一掃打賞

博客贊助

微信掃一掃打賞

請作者喝杯咖啡吧~博客贊助

支付寶掃一掃領取紅包,優(yōu)惠每天領

二維碼1

領取紅包

二維碼2

領紅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