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解視頻
字長:字長是指計算機進行一次整數運算所能處理的二進制數據的位數,通常與CPU寄存器大小相同,因為數據進入到CPU之前會放入寄存器中。
主存大小:通常使用字數×字長,例如512K*16位就表示共有512K個存儲單元,每個存儲單元存儲數據的字長是16位。這種表示方式在后面很常見,下面是圖解,重點?。。?K=1024)
性能指標(重難點):
1.吞吐量:系統(tǒng)在單位時間內處理請求的數量
2.主頻,CPU時鐘周期,CPU時鐘周期數,MIPS:
一條指令包含了很多個時鐘周期 ****
CPU時鐘周期:執(zhí)行一個時鐘周期所花費的時間 --> 。
主頻:一秒鐘執(zhí)行多少時鐘周期(震蕩多少次)。
因此,CPU時鐘周期=1/主頻
舉個例子來說明,假設一個CPU的時鐘頻率為2 GHz(即每秒鐘振蕩2億次),那么每個時鐘周期的持續(xù)時間就是1/2億秒(即20納秒)
CPU時鐘周期數:多了一個‘數’就是指數量,表示一個程序包含了多少個時鐘周期
因此:
這句話就很好理解了,CPU執(zhí)行一個程序的時間就=這個程序包含了多少個時鐘周期*每個時鐘周期所花費的時間(主頻的倒數)
CPI是指執(zhí)行一條指令所需要的時鐘周期數,不管怎么變就是N個時鐘周期*每個時鐘周期的時間
上面的都理解了,這個也自然理解了,主頻就是1s執(zhí)行了多少了個時鐘周期,CPI表示每個指令的時鐘周期數量。
例題精講
選D,上面已經講解的很明白了,錯誤選項都是在胡說。
選B,看本文第一張圖。
選B,有32位寄存器和處理多少個字符都不能準確的說明計算機是多少位的,和寄存器個數沒關系。
相關真題精講
選D,第二個和第三個是正確的,我只能說一看就對,重點解釋第一個條件,這也是本文介紹的知識點,CPU時鐘頻率越高,表明1s能夠執(zhí)行更多的時鐘周期(震蕩更多次),那么單位時間內一個時鐘周期花費的時間更短(也可以通過公式:時鐘周期=1/主頻)一個程序包含多個指令,一個指令又是由多個時鐘周期構成,因此還是回到了時鐘周期,時鐘周期變短了,震蕩一次花費的時間變短了,程序執(zhí)行時間自然變短了。
選D,送分題。
選C,A指令平均CPI=2×0.5=1,因此,所有指令總平均CPI=0.5×2+0.2×3+0.1×4+0.2×5=3.即平均每個指令執(zhí)行需要消耗3個時鐘周期,主頻是1.2GHz,即1.2G個時鐘周期,因此可以執(zhí)行0.4 × 10 ^ 9個指令,MIPS就是0.4 × 10 ^ 9 / 10 ^ 6 = 400。
選D
選D PFLOPS=10 ^ 15, 10 ^ 8是1億。
文章來源:http://www.zghlxwxcb.cn/news/detail-510554.html
選A
文章來源地址http://www.zghlxwxcb.cn/news/detail-510554.html
到了這里,關于計算機組成原理(期末或考研備考)-計算機性能指標(字長,主存容量,吞吐量,主頻和時鐘周期)的文章就介紹完了。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內容,請在右上角搜索TOY模板網以前的文章或繼續(xù)瀏覽下面的相關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TOY模板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