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全面,只針對我們老師畫的重點著重標記的!
第一章 緒論
1.計算機視覺
用計算機實現(xiàn)人類的視覺功能,對客觀世界中三維場景的感知、加工和解釋。
2.圖像表達函數(shù)
T(x,y,z,t,λ),xyz是空間變量,t是時間變量,λ是輻射的波長。
3.圖像文件格式
BMP 位圖,GIF圖像文件格式標準,TIFF 獨立于操作系統(tǒng)和文件系統(tǒng)的格式,便于在軟件中進行圖像數(shù)據(jù)交換
4.歐氏距離 城區(qū)距離 棋盤距離
^2+^2 | |+| | max(| |,| |}
5.范數(shù)
測量空間的一個基本概念。
6.模擬圖像 f(x,y) xy指的是坐標點位置,數(shù)字圖像I(r,c) r代表圖像的行,c代表圖像的列。
第二章 圖像采集
7.采集裝置
分為傳感器和數(shù)字化器
8.圖像采集模型:幾何成像模型和亮度成像模型。
f(x,y)中(x,y)是像素的空間位置 前者確定,f是像素的幅度數(shù)值(灰度)后者確定。
9.幾何成像模型
坐標系統(tǒng):1.世界坐標系統(tǒng)XYZ;2.攝像機坐標系統(tǒng)xyz;3.圖像平面坐標系統(tǒng)x'y'
(1)重合模型(理想):xyz與XYZ重合
由世界坐標得到圖像坐標:x=λX/(λ-Z) ; y=λY/(λ-Z) λ是相機焦距
(2)分離模型:不重合,位置偏差用矢量D,掃視角,傾斜角。平移矩陣T有Dx,Dy,Dz,齊次表達:Ch = P*R * T*Wh,R旋轉矩陣,Wh齊次坐標,P透視變換矩陣
10.采樣點數(shù)↑ 空間分辨率↑圖像細節(jié)↑;量化級別↑ 幅度分辨率↑
11.結構光法:p34
Z = s+d ; d = r*tanα / sinβ(1-tanα cotβ) ; tanα = h/λ
12.標定
概念:由一組基準點計算出相機內、外部參數(shù)的過程。
標定內容:外部參數(shù),攝像機姿態(tài)參數(shù)(例如攝像機的位置方式,平移等);內部參數(shù),攝像機自身參數(shù)(如焦距、尺度因子等)
步驟:
?文章來源地址http://www.zghlxwxcb.cn/news/detail-514732.html
第四章 基元檢測
13.一階導數(shù)算子(偏導)
(1)羅伯特交叉算子:2X2
(2)普瑞維特算子:3X3 只有1,-1
(3)索貝爾算子:3X3 不止有1,-1
14.二階導數(shù)算子
(1)拉普拉斯算子:總和0 3X3 中+邊-
(2)馬爾算子:在(1)之前先對檢測圖進行平滑
(3)坎尼算子:最復雜的那個,利用了高斯模型,3個準則:信噪比準則、定位精度準則、單邊緣相應準則。
15.邊界閉合
邊緣像素連接2信息:梯度幅度和梯度方向都要相似。
16.邊界細化
方法(1)用模板進行非最大消除(把不是最大梯度值的像素消去)
(2)用插值進行費最大消除(更加精確,但計算量很大)
17.SUSAN算子(積分)
在有噪聲時,SUSAN算子性能好;
核同值區(qū)USAN:與核有相同值的區(qū)域
USAN原理:USAN面積較大(超過一半時)表明核像素處在圖像中的灰度一致區(qū)域,在模板接近邊緣時該面積減少,而在接近角點時減少的更多,USAN面積在角點處取得最小值
18.哈夫變換
基本哈弗變化兩個方式:(1)點-線對偶性 y=px+q, q=-px+y (2)極坐標方程(在直線接近豎直方向,pq的值都會無窮大而使用極坐標)
廣義哈夫變換原理:利用表格建立曲線或輪廓點與參考點之間的關系,參考點的坐標可以有輪廓點的坐標計算。
完整廣義哈夫變換:考慮輪廓平移、放縮、旋轉,參數(shù)空間從2D變成4D,增加了輪廓取向角參數(shù)和尺度變換系數(shù)。
19.橢圓定位和檢測方法
(1)直徑二分法
(2)弦-切線法
20.位置直方圖
是將圖像向多個軸投影,并對像素灰度求和而得到的直方圖,也叫橫向直方圖。
檢測小目標用位置直方圖。
第五章 目標分割
21.圖搜索
代價函數(shù): c(p,q) = H - [f(p) - f(q)]
?
22.動態(tài)規(guī)劃步驟
(1)將起始節(jié)點標記為OPEN并置g(s)=0
(2)如果沒有結點OPEN,失敗退出,否則繼續(xù)
(3)將根據(jù)公式r(n)=g(n)+h(n)算的估計代價r(n)為最小的OPEN結點標記為CLOSE
(4)如果n是目標結點,找到通路,退出,否則繼續(xù)
(5)展開結點n,得到他的所有子結點
(6)如果某個子結點ni還沒被標記,置r(ni)=g(n)+c(n,ni),標記它為OPEN并將指向它的指針返回結點n
(7)如果某個子結點ni被標記為OPEN或CLOSE,根據(jù)g’(ni)=min[g(ni),g(n)+c(n,ni)]更新它的值。將其g’值減小的CLOSE子結點標記為OPEN,并將原來指向所有其g’值減小的子結點的指針重新指向n,返回步驟(2)
23.主動輪廓模型(蛇模型)
構建一個初步的圍繞圖像中目標的封閉輪廓曲線, 在通過進一步改變封閉曲線的形狀以逼近目標的真實輪廓。
24.能量函數(shù)
(1)內部能量函數(shù):來推動主動輪廓形狀的改變,并保持輪廓上點之間的距離不要太遠or太近,保持連通性。又分為連續(xù)能量(輪廓內各點是連續(xù)的)和膨脹力(輪廓不應該過于收縮,不分點需要膨脹)
(2)外部能量函數(shù):將變形模板向圖像中目標的邊緣位置吸引。分為圖像灰度能量和圖像梯度能量。
25.基本閾值技術
從一副灰度取值gmin gmax之間確定一個灰度閾值T來分割灰度圖像,把><T的分為兩邊。
26.閾值分類
(1)全局閾值:僅根據(jù)個個圖像像素的本身性質f(x,y)選取
(2)局部閾值:(1)+像素周圍局部區(qū)域性質q(x,y)選取
(3)動態(tài)閾值:(2)+像素位置坐標(x,y)選取
(1)、(2)為固定閾值
27.特征空間聚類
基本聚類方法:(1)k-均值聚類(常用):【1】任意選K個初始類均值【2】特征點賦類【3】更新類均值【4】判斷算法收斂
(2)ISODATA聚類
第六章 目標表達和描述
28.鏈碼
是對邊界點的一種編碼表示方法。
4-方向和8-方向的共同特點:每個線段的長度固定而方向數(shù)目為有限。
→0 ↑1 ←2 ↓3
鏈碼起點歸一化:序列最小
?
鏈碼旋轉歸一化:把最后一位移到前面,算逆時針轉多少次
?
縫隙碼:鏈碼對應直線段連接的是兩個相鄰輪廓像素的外邊緣交叉點。
29.圍繞區(qū)域方法:
(1)外接盒:包含目標區(qū)域的最小長方形
(2)圍盒:最小包圍長方形
(3)凸包:包含目標區(qū)域的最小凸包
?
30.骨架
概念:對目標區(qū)域的形狀結構的一種表達??梢杂靡粋€區(qū)域點與兩個邊界點 的最小距離來定義
骨架都保持了與邊界點距離最小的性質。
已知骨架求邊界:用每個骨架點為中心的圓的集合,就可以得到原始邊界。
31.邊界形狀數(shù)
一種形狀數(shù)是給予鏈碼的邊界形狀描述符,另一種是與區(qū)域緊湊性有關的目標描述符。
形狀數(shù)是最小的鏈碼的差分碼。
邊界形狀數(shù)的計算:
?
32.輪廓形狀矩陣
形狀矩陣是一個刻畫目標輪廓的矢量,對給定目標,這個矢量的長度是固定的,記錄了輪廓上個點的相對位置。
33.區(qū)域面積
對于多邊形:內部格數(shù)+邊界個數(shù)/2 -1
區(qū)域密度特征的描述符:透射率,光密度,積分光密度
34.區(qū)域形狀數(shù)
描述區(qū)域的緊湊性
形狀數(shù)越小,區(qū)域越緊湊
35.中心矩
?
36.拓撲描述符
(1)歐拉數(shù):描述了區(qū)域連通性
歐拉數(shù)E = 區(qū)域內連通組員的個數(shù)C - 區(qū)域內孔數(shù)H (‘B'的E = 1-2,’i‘的E = 2-0)
(2)歐拉公式: E = C- H = 頂點數(shù)V - 邊數(shù)B + 面數(shù)E
第七章 紋理分析
37.局部二值模型-空間LBP
?
第八章 形狀分析
38.形狀緊湊性描述符
(1)外觀比:R=L/W (外接盒的長/寬)
(2)形狀因子:F = B^2/4πA (B區(qū)域邊界周長,A區(qū)域面積)
(3)球狀性:S=Ri/Rc(內切圓半徑/外接圓半徑)
(4)圓形性:C=μ/σ(區(qū)域重心到邊界點的平均距離/區(qū)域重心到邊界點各距離的方差 (先找重心,再算重心與各邊界點的距離)
39.多邊形計算方法
(1)基于收縮的最小周長多邊形法
(2)基于聚合的最小均方誤差線段逼近法 - 聚合多邊形
(3)基于分裂的最小均方誤差線段逼近法 - 分裂多邊形
40.輪廓曲率
離散曲率的計算:
?
第九章 立體視覺
41.雙目橫向模式
兩個單目系統(tǒng)在水平方向上并列放置,兩個鏡頭的焦距均為l,其中心間的連線為系統(tǒng)的基線B
(1)視差和深度
視差d = x1 - x2 - B
(2)角度掃描成像
文章來源:http://www.zghlxwxcb.cn/news/detail-514732.html
?
到了這里,關于計算機視覺教程(第2版)1-8章期末復習的文章就介紹完了。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內容,請在右上角搜索TOY模板網(wǎng)以前的文章或繼續(xù)瀏覽下面的相關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TOY模板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