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常用命令
(一)基本命令
1.關(guān)機
shutdown -h now ? ? ? ?立刻關(guān)機
shutdown -h 5 ? ? ? ?5分鐘后關(guān)機
poweroff ? ? ? ? ? ?立刻關(guān)機
2.重啟
shutdown -r now ? ? ? ?立刻重啟
shutdown -r 5 ? ? ? ?5分鐘后重啟
reboot ? ? ? ? ? ? ? ?立刻重啟
3.幫助
--help命令
shutdown --help:
ifconfig --help:查看網(wǎng)卡信息
man命令(命令說明書)
man shutdown
注意:man shutdown打開命令說明書之后,使用按鍵q退出
(二)目錄命令
1.目錄 切換
cd / 切換到根目錄
cd /usr 切換到根目錄下的usr目錄
cd ../ 切換到上一級目錄 或者 cd ..
cd ~ 切換到home目錄
cd - 切換到上次訪問的目錄
2.目錄文件和文件夾查看
ls [-al]
ls 查看當(dāng)前目錄下的所有目錄和文件
ls -a 查看當(dāng)前目錄下的所有目錄和文件(包括隱藏的文件)
ls -l 或 ll 列表查看當(dāng)前目錄下的所有目錄和文件(列表查看,顯示更多信息)
ls /dir 查看指定目錄下的所有目錄和文件 如:ls /usr
(1)ls?
(2)ls -a
?
?(3)ls -l
(三)目錄操作
1.創(chuàng)建目錄
命令:mkdir 目錄
mkdir ? ?aaa ? ? ? ? ? ?在當(dāng)前目錄下創(chuàng)建一個名為aaa的目錄
mkdir ? ?/usr/aaa ? ?在指定目錄下創(chuàng)建一個名為aaa的目錄
遞歸創(chuàng)建目錄?-p 參數(shù)
mkdir -p /a/b/c/d
同時創(chuàng)建多個目錄和子目錄
?
2.刪除目錄或文件
命令:rm [-rf] 目錄? -r 遞歸 -f 強制
(1)刪除文件
rm 文件 ? ? ? ?刪除當(dāng)前目錄下的文件
rm -f 文件 ? ?刪除當(dāng)前目錄的的文件(不詢問)
(2)刪除目錄
rm -r aaa ? ?遞歸刪除當(dāng)前目錄下的aaa目錄
rm -rf aaa ? ?遞歸刪除當(dāng)前目錄下的aaa目錄(不詢問)
(3)全部刪除
rm -rf * ? ?將當(dāng)前目錄下的所有目錄和文件全部刪除
rm -rf /* ? ?【自殺命令!慎用!慎用!慎用!】將根目錄下的所有文件全部刪除
注意:
rm不僅可以刪除目錄,也可以刪除其他文件或壓縮包,為了方便大家的記憶,無論刪除任何目錄或文件,都直接使用 rm -rf 目錄/文件/壓縮包
3.目錄修改
命令:mv 和 cp
(1)重命名目錄
? ? 命令:mv 當(dāng)前目錄 ?新目錄
? ? 例如:將目錄aaa改為bbb
mv aaa bbb
注意:mv的語法不僅可以對目錄進行重命名而且也可以對各種文件,壓縮包等進行重命名的操作
(2)剪切目錄 (移動目錄 )
? ? 命令:mv 目錄名稱 目錄的新位置
? ? 示例:將/usr/tmp目錄下的aaa目錄剪切到 /usr目錄下面
mv /usr/tmp/aaa /usr
注意:mv語法不僅可以對目錄進行剪切操作,對文件和壓縮包等都可執(zhí)行剪切操作。
(3)拷貝目錄
? ? 命令:cp -r 目錄名稱 目錄拷貝的目標(biāo)位置
? ? ? ? ? ?? ? -r 代表遞歸
? ? 示例:將/usr/tmp目錄下的aaa目錄復(fù)制到 /usr目錄下面
cp /usr/tmp/aaa ?/usr
? ? 注意:cp命令不僅可以拷貝目錄還可以拷貝文件,壓縮包等,拷貝文件和壓縮包時不用寫-r遞歸
例如:復(fù)制當(dāng)前目錄下test.xml文件到test2文件夾下?
4.搜索目錄
命令:find 查找范圍?--name 文件名稱
以什么開頭 'a*' 通配符
示例:? 查找/usr/tmp目錄下,所有以a開頭的目錄或文件
find /usr/tmp -name 'a*'
find . -name 'a*'
在當(dāng)前目錄下,查找以t開頭的目錄文件和文件夾
(四)文件操作
1.新建文件
命令:touch 文件名
示例:在當(dāng)前目錄創(chuàng)建一個名為aa.txt的文件 ? ? ? ?
touch ?aa.txt
2.刪除文件
命令:rm -rf 文件名
3.修改文件
命令vi或vim
【vi編輯器的3種模式】
基本上vi可以分為三種狀態(tài),分別是命令模式(command mode)、插入模式(Insert mode)和底行模式(last line mode),各模式的功能區(qū)分如下:
1) 命令行模式command mode)
? ? ? 控制屏幕光標(biāo)的移動,字符、字或行的刪除,查找,移動復(fù)制某區(qū)段及進入Insert mode下,或者到 last line mode。
? ? ? 命令行模式下的常用命令:
? ? ? 【1】控制光標(biāo)移動:↑,↓,j
? ? ? 【2】刪除當(dāng)前行:dd?
? ? ? 【3】查找:/字符
? ? ? 【4】進入編輯模式:i o a
? ? ? 【5】進入底行模式::
? ? ??
2) 編輯模式(Insert mode)
? ? ? 只有在Insert mode下(按鍵盤i鍵),才可以做文字輸入,按「ESC」鍵可回到命令行模式。
? ? ? 編輯模式下常用命令:
? ? ? 【1】ESC 退出編輯模式到命令行模式;
? ? ??
3) 底行模式(last line mode)
? ? ?將文件保存或退出vi,也可以設(shè)置編輯環(huán)境,如尋找字符串、列出行號……等。
? ? ?底行模式下常用命令:
? ? ?【1】退出編輯: ? :q
? ? ?【2】強制退出: ? :q!
? ? ?【3】保存并退出: ?:wq
4.打開文件
命令:vi 文件名
示例:打開當(dāng)前目錄下的aa.txt文件
vi aa.txt
vim aa.txt
注意:使用vi編輯器打開文件后,并不能編輯,因為此時處于命令模式,點擊鍵盤i/a/o進入編輯模式。
5.編輯文件
使用vi編輯器打開文件后,點擊按鍵:i ,a或者o即可進入編輯模式。
i:在光標(biāo)所在字符前開始插入
a:在光標(biāo)所在字符后開始插入
o:在光標(biāo)所在行的下面另起一新行插入
保存或者取消編輯
(1)保存文件:
第一步:ESC ?進入命令行模式
第二步:shift+: ? ? 進入底行模式
第三步:wq!? ? ?保存并退出編輯
(2)取消編輯:
第一步:ESC ?進入命令行模式
第二步:: ? ? 進入底行模式
第三步:q! ? ? 撤銷本次修改并退出編輯
6.文件的查看
命令:cat/more/less/tail
cat:看最后一屏
示例:使用cat查看/etc/sudo.conf文件,只能顯示最后一屏內(nèi)容
cat sudo.conf
more:百分比顯示
示例:使用more查看/etc/sudo.conf文件,可以顯示百分比,回車可以向下一行,空格可以向下一頁,q可以退出查看
more sudo.conf
less:翻頁查看
示例:使用less查看/etc/sudo.conf文件,可以使用鍵盤上的PgUp和PgDn向上 ? ?和向下翻頁,q結(jié)束查看
?
less sudo.conf
tail:指定行數(shù)或者動態(tài)查看
示例:使用tail -10 查看/etc/sudo.conf文件的后10行,Ctrl+C結(jié)束 ?
tail -10 sudo.conf
(五)日志查看
(六)權(quán)限修改
rwx:r代表可讀,w代表可寫,x代表該文件是一個可執(zhí)行文件
如果rwx任意位置變?yōu)?則代表不可讀或不可寫或不可執(zhí)行文件。
示例:給aaa.txt文件權(quán)限改為可執(zhí)行文件權(quán)限,aaa.txt文件的權(quán)限是-rw-------
第一位:-就代表是文件,d代表是文件夾
第一段(3位):代表擁有者的權(quán)限
第二段(3位):代表擁有者所在的組,組員的權(quán)限
第三段(最后3位):代表的是其他用戶的權(quán)限
? ?421 ?421 ?421
- ?rw- ? --- ? ? ---
命令:chmod +x aaa.txt????????或者采用8421法
chmod 100 aaa.txt
例如:給文件夾test2 權(quán)限777
(七)打包、壓縮
1.打包和壓縮
平臺 | 格式 |
Windows的壓縮文件的擴展名 | .zip/.rar |
linux中的打包文件? ? | aa.tar ? |
linux中的壓縮文件? ?? | bb.gz |
linux中打包并壓縮的文件 | .tar.gz |
Linux中的打包文件一般是以.tar結(jié)尾的,壓縮的命令一般是以.gz結(jié)尾的。
一般情況下打包和壓縮是一起進行的,打包并壓縮后的文件的后綴名一般.tar.gz。
命令:tar -zcvf 打包壓縮后的文件名 要打包的文件
其中:z:調(diào)用gzip壓縮命令進行壓縮
? c:打包文件
? v:顯示運行過程
? f:指定文件名
??
示例:打包并壓縮/usr/tmp 下的所有文件 壓縮后的壓縮包指定名稱為xxx.tar
tar -zcvf ab.tar aa.txt bb.txt?
tar -zcvf ab.tar ?*
2.解壓
命令:tar [-zxvf] 壓縮文件 ? ?
其中:x:代表解壓
示例:將/usr/tmp 下的ab.tar解壓到當(dāng)前目錄下
示例:將/usr/tmp 下的ab.tar解壓到根目錄/usr下
tar -xvf ab.tar -C /usr
C代表指定解壓的位置
(八)查找
1.grep
grep命令是一種強大的文本搜索工具
ps -ef | grep java? # 查找指定java服務(wù)進程?
ps -ef | grep sshd | grep -v grep # 查找指定服務(wù)進程,排除gerp身?
ps -ef | grep java -c # 查找指定進程個數(shù)?
2.find
find命令在目錄結(jié)構(gòu)中搜索文件,并對搜索結(jié)果執(zhí)行指定的操作。?
find 默認搜索當(dāng)前目錄及其子目錄,并且不過濾任何結(jié)果(也就是返回所有文件),將它們?nèi)硷@示在屏幕上。
find . -name "*.log" -ls ?在當(dāng)前目錄查找以.log結(jié)尾的文件,并顯示詳細信息。?
find /root/ -perm 600 ? 查找/root/目錄下權(quán)限為600的文件?
find . -type f -name "*.log" ?查找當(dāng)目錄,以.log結(jié)尾的普通文件?
find . -type d | sort ? 查找當(dāng)前所有目錄并排序?
find . -size +100M ?查找當(dāng)前目錄大于100M的文件
3.locate
locate 讓使用者可以很快速的搜尋某個路徑。
默認每天自動更新一次,所以使用locate 命令查不到最新變動過的文件。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可以在使用locate之前,先使用updatedb命令,手動更新數(shù)據(jù)庫。
如果數(shù)據(jù)庫中沒有查詢的數(shù)據(jù),則會報出
locate: can not stat () `/var/lib/mlocate/mlocate.db':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該錯誤!updatedb即可!
yum -y install mlocate
如果是精簡版CentOS系統(tǒng)需要安裝locate命令
使用實例:
updatedb
locate /etc/sh 搜索etc目錄下所有以sh開頭的文件?
locate pwd 查找和pwd相關(guān)的所有文件
4.whereis
whereis命令是定位可執(zhí)行文件、源代碼文件、幫助文件在文件系統(tǒng)中的位置。這些文件的屬性應(yīng)屬于原始代碼,二進制文件,或是幫助文件。
使用實例:
whereis ls ? ?將和ls文件相關(guān)的文件都查找出來
whereis java
??
5.which
which命令的作用是在PATH變量指定的路徑中,搜索某個系統(tǒng)命令的位置,并且返回第一個搜索結(jié)果。
使用實例:
which pwd ?查找pwd命令所在路徑?
which java ?查找path中java的路徑?
(九)系統(tǒng)服務(wù)
(九)網(wǎng)絡(luò)、定時任務(wù)
1.主機名配置
[root@node1 ~]# vi /etc/sysconfig/network
NETWORKING=yes
HOSTNAME=node1
2.IP 地址配置
[root@node1 ~]# vi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3. 域名映射
/etc/hosts文件用于在通過主機名進行訪問時做ip地址解析之用。
所以,你想訪問一個什么樣的主機名,就需要把這個主機名和它對應(yīng)的ip地址。
[root@node1 ~]# vi /etc/hosts
#### 在最后加上
192.168.52.201 ?node1
192.168.52.202 ?node2
192.168.52.203 ?node3
4.定時任務(wù)指令crontab 配置
crontab是Unix和Linux用于設(shè)置定時任務(wù)的指令。通過crontab命令,可以在固定間隔時間,執(zhí)行指定的系統(tǒng)指令或shell腳本。時間間隔的單位可以是分鐘、小時、日、月、周及以上的任意組合。
crontab安裝:
yum install crontabs
服務(wù)操作說明:
service crond start ? ## 啟動服務(wù)?
service crond stop ? ?## 關(guān)閉服務(wù)?
service crond restart ## 重啟服務(wù)
9.1 命令格式
crontab [-u user] file
crontab [-u user] [ -e | -l | -r ]
參數(shù)說明:
-u user:用來設(shè)定某個用戶的crontab服務(wù) ?
file:file是命令文件的名字,表示將file做為crontab的任務(wù)列表文件
并載入crontab。
-e:編輯某個用戶的crontab文件內(nèi)容。如果不指定用戶,則表示編輯當(dāng)前
用戶的crontab文件。
-l:顯示某個用戶的crontab文件內(nèi)容。如果不指定用戶,則表示顯示當(dāng)前
用戶的crontab文件內(nèi)容。
-r:刪除定時任務(wù)配置,從/var/spool/cron目錄中刪除某個用戶的crontab
文件,如果不指定用戶,則默認刪除當(dāng)前用戶的crontab文件。
命令示例:
crontab file [-u user] ## 用指定的文件替代目前的crontab
crontab -l [-u user] ?## 列出用戶目前的crontab
crontab -e [-u user] ?## 編輯用戶目前的crontab
9.2 配置說明、實例
命令:* ? * ? ?* ? * ? * ? command ?
解釋:分 ?時 ?日 ?月 ?周 ?命令
第1列表示分鐘1~59 每分鐘用*或者 */1表示 ? ?
第2列表示小時0~23(0表示0點)
第3列表示日期1~31 ?
第4列表示月份1~12 ?
第5列標(biāo)識號星期0~6(0表示星期天) ?
第6列要運行的命令
配置實例:
先打開定時任務(wù)所在的文件:
crontab -e
?
每分鐘執(zhí)行一次date命令?
*/1 * * * * date >> /root/date.txt
每晚的21:30重啟apache。?
30 21 * * * service httpd restart
每月1、10、22日的4 : 45重啟apache。 ?
45 4 1,10,22 * * service httpd restart
?
每周六、周日的1 : 10重啟apache。?
10 1 * * 6,0 service httpd restart
每天18 : 00至23 : 00之間每隔30分鐘重啟apache。
0,30 ? 18-23 ? ?* ? * ? * ? service httpd restart
晚上11點到早上7點之間,每隔一小時重啟apache
(十)其他命令
1.查看當(dāng)前目錄:pwd
命令:pwd ? ? 查看當(dāng)前目錄路徑
2.查看進程:ps -ef
命令:ps -ef ? ?查看所有正在運行的進程
3.結(jié)束進程:kill
命令:kill pid 或者 kill -9 pid(強制殺死進程) ? ? ? ? ? pid:進程號
4.網(wǎng)絡(luò)通信命令:
ifconfig:查看網(wǎng)卡信息
命令:ifconfig 或 ifconfig | more
ping:查看與某臺機器的連接情況
命令:ping ip
netstat -an:查看當(dāng)前系統(tǒng)端口
命令:netstat -an
搜索指定端口
命令:netstat -an | grep 8080
?也可以使用grep -ef | grep 8080?
5.配置網(wǎng)絡(luò)
命令:setup
6.重啟網(wǎng)絡(luò)
命令:service network restart
7.切換用戶
命令:su - 用戶名
8.關(guān)閉防火墻
命令:chkconfig iptables off
或者:
?iptables -L;
?iptables -F;
?service iptables stop
9.修改文件權(quán)限
命令:chmod 777
10.清屏
命令:ctrl + l
11. vi模式下快捷鍵
esc后:
保存并退出快捷鍵:shift+z+z
光標(biāo)跳到最后一行快捷鍵:shift+g
刪除一行:dd
復(fù)制一行內(nèi)容:y+y
粘貼復(fù)制的內(nèi)容:p
(十一)Linux項目部署
11.1 安裝jdk1.8
先卸載open-jdk
java -version
rpm -qa | grep java
rpm -e --nodeps java-1.7.0-openjdk-1.7.0.45-2.4.3.3.el6.x86_64
rpm -e --nodeps java-1.6.0-openjdk-1.6.0.0-1.66.1.13.0.el6.x86_64
開始安裝:
mkdir /usr/local/src/java
rz 上傳jdk tar包
tar -zxvf jdk-8u181-linux-x64.tar.gz
yum install glibc.i686
配置環(huán)境變量:
?vi /etc/profile
?在末尾行添加
? #set java environment
? JAVA_HOME=/usr/local/src/jdk8/jdk1.8.0_181
? CLASSPATH=.:$JAVA_HOME/lib.tools.jar
? PATH=$JAVA_HOME/bin:$PATH
? export JAVA_HOME CLASSPATH PATH
??
保存退出
source /etc/profile ?使更改的配置立即生效
java -version ?查看JDK版本信息,如果顯示出1.8證明成功
11.2 安裝MySQL5.6
11.2.1 上傳MySQL5.6的tar包
創(chuàng)建目錄:mkdir /usr/local/src/mysql5.6
上傳:MySQL-5.6.34-1.rhel5.x86_64.rpm-bundle.tar 到上面的目錄中
11.2.2 安裝
第一步:解壓
? ? ?命令:tar -xvf MySQL-5.6.34-1.rhel5.x86_64.rpm-bundle.tar
第二步:檢測是否已經(jīng)安裝了mysql
? ? ?命令:rpm -qa | grep mysql ??
? ? ?如果已經(jīng)安裝了,將其卸載,如:
? ? ?rpm -e --nodeps ?mysql-libs-5.1.71-1.el6.x86_64
第三步:安裝MySQL的服務(wù)端
? ? ?命令:rpm -ivh MySQL-server-5.6.34-1.rhel5.x86_64.rpm
第四步:安裝MySQL的客戶端
? ? ?命令:rpm -ivh MySQL-client-5.6.34-1.rhel5.x86_64.rpm
第五步:查看MySQL服務(wù)運行狀態(tài)
? ? ?命令:service mysql status
第六步:啟動MySQL服務(wù)
? ? ?命令:service mysql start
第七步:使用root賬號登錄mysql
在安裝mysql server時有句提示:
注意:這個密碼是不安全的,所有需要修改初始密碼。
使用密碼登錄mysql賬號:mysql -uroot -p
修改root密碼:SET PASSWORD = PASSWORD('root');
11.2.3 開機自動啟動設(shè)置
加入到系統(tǒng)服務(wù):
chkconfig --add mysql
自動啟動:
chkconfig mysql on
查詢列表:
chkconfig
說明:都沒關(guān)閉(off)時是沒有自動啟動。
11.2.4 開啟遠程訪問
登錄:
mysql -uroot –proot
設(shè)置遠程訪問(使用root密碼):
grant all privileges on *.* to 'root' @'%' identified by 'root';
flush privileges;
退出mysql,在centos環(huán)境下打開3306防火墻
/sbin/iptables -I INPUT -p tcp --dport 3306 -j ACCEPT
/etc/rc.d/init.d/iptables save
/etc/init.d/iptables status
11.3 安裝tomcat部署項目
準(zhǔn)備工作:將web項目打成war包,改名為ROOT.war
11.3.1 創(chuàng)建ucenter用戶
一般情況下,發(fā)布應(yīng)用程序都不是使用root用戶的,需要創(chuàng)建一個普通用戶來發(fā)布程序;
創(chuàng)建ucenter用戶:
useradd -d /ucenter ucenter
設(shè)置密碼:
passwd ucenter (密碼 ucenter)
切換用戶:
su - ucenter
11.3.2 安裝Tomcat
tomcat只要解壓就可以使用。
1、創(chuàng)建web目錄
mkdir /ucenter/web
2、上傳apache-tomcat-7.0.57.tar.gz
3、解壓:tar -xvf apache-tomcat-7.0.57.tar.gz
4、重命名:mv apache-tomcat-7.0.57 itcast-usermanage
5、啟動tomcat:
? ? ?cd itcast-usermanage/bin/
? ? ?./startup.sh 或者 sh startup.sh
6、查看日志:
? ? ?tail -f ../logs/catalina.out
7、查看效果 http://192.168.0.160:8080/
發(fā)現(xiàn)無法訪問:
8、防火墻打開 8080 端口
? ? ?/sbin/iptables -I INPUT -p tcp --dport 8080 -j ACCEPT
? ? ?/etc/rc.d/init.d/iptables save文章來源:http://www.zghlxwxcb.cn/news/detail-752062.html
9、安裝成功文章來源地址http://www.zghlxwxcb.cn/news/detail-752062.html
到了這里,關(guān)于Linux CentOS 常用命令 命令大全 面試的文章就介紹完了。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內(nèi)容,請在右上角搜索TOY模板網(wǎng)以前的文章或繼續(xù)瀏覽下面的相關(guān)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TOY模板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