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對不要坐等勝利的到來,集中起來的意志可以擊穿頑石,好好看,好好學,正真的大師永遠都懷著一顆血徒的心 ———易
1.創(chuàng)建庫與元件
1.1新建集成庫
集成庫是AD 10推薦使用的標準庫形式。這種庫能夠集中存放元件具有的各類模型,使得原本分散的資源整合在一起,極大提高了管理和使用的效率。用戶只需要加載集成庫一次, 就可以在電子設計的各個階段使用所需要的元件模型。 在集成庫出現之前,元件的原理圖符號通常存放在原理圖庫文件(.SchLib) 中,元件的封裝通常存放在PCB庫文件(.PcbLib) 中。原理圖庫文件和PCB庫文件既可以作為自由文件創(chuàng)建,也可以在PCB工程中創(chuàng)建,但最常見的還是在集成庫工程中創(chuàng)建。集成庫工程中的原理圖庫文件和PCB庫文件最終可以編譯生成統一的集成庫文件。執(zhí)行菜單命令File 》New》Project 》Integrated Library,即新建集成庫如圖1.1所示。工程面板中會出現一個名稱為Integrated Libraryl.LibPkg 的工程,點擊保存,在打開的保存對話框中選擇好適當的路徑,即可新建一個集成庫工程。
1.1.1新建原理圖庫文件
在工程面板中右鍵單擊新建的集成庫zuoye221.LibPkg 工程名,在彈出菜單中選擇Add New to Project》Schematic Library, 即可在當前工程中添加一個名為C51.SchLib的空白原理圖庫文件,在該庫文件上單擊鼠標右鍵,選擇Save As命令,然后輸入文件名*.SchLib,單擊OK按鈕,即可創(chuàng)建一一個原理圖庫文件如下圖1.2所示。
1.1.2創(chuàng)建原理圖符號
原理圖符號側重的是元件的外形和引腳的電氣特性,對符號本身的尺寸大小并無嚴格要求,只要保證其包含的引腳信息正確即可。但從美學角度考慮,原理圖符號尺寸應該與引腳數目及長度相匹配,不宜過大或過小,同時應盡量與系統集成庫提供的類似庫元件在樣式風格和大小比例上保持致。原理圖符號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用圖形對象繪制的外形輪廓,另一部分是作為電氣連接的引腳。前者不具有電氣意義,后者具有電氣意義。繪制元件外形時,元件的大小應該適當,這樣和同類型的元件放在一起時觀感會比較和諧,引腳的間距也應該符合通常的標準,如平行引腳多采用100mil的間隔。這樣連線、對齊都比較方便,最好的辦法是參照元件庫中已有的同類元件來繪制。
打開新建的zuoye221.LibPkg 工程,雙擊C51. Schlib進入原理圖庫編輯環(huán)境。打開庫面板SCH Library,空白的庫中默認包含一個名稱為Component 1的元件。更改元件名稱。選中Component 1元件,執(zhí)行Tools》Rename Component命令,在彈出的重命名對話框中輸入新元件名稱STC89C51,單擊OK按鈕退出。調整柵格大小。執(zhí)行菜單命令View》Grids》Set Snap Grid,將柵格大小設置為1.也可按G鍵將柵格大小循環(huán)切換到1如下圖所示。
在CSH Library面板的Components區(qū)域雙擊元件STC89C51,打開元件屬性對話框中將Default Designator欄位輸入“U*”,然后點擊OK退出如下圖所示。
根據STC89C51引腳圖1.5繪制元件STC89C51矩形輪廓。執(zhí)行菜單命令Place》Rectangle或者Utility Tools子工具欄上的相應按鈕,光標變成十字形,在(0,0)處單擊鼠標左鍵,確定矩形的一個頂點,然后移動光標到合適的位置點擊左鍵完成矩形繪制。添加引腳后如果覺得不合適還可以調整。執(zhí)行菜單命令Place》Pin[P,P]或者單擊Utility Tools子工具欄上的1d[按鈕,進入放置引腳狀態(tài),按下Tab鍵打開引腳屬性對話框,在該對話框中將Designator (引腳編號)改為1,Display Name對應圖1.5進行對應修改,單擊OK按鈕關閉對話框,光標上會附著一個浮動引腳,移動到合適的位置單擊鼠標左鍵放置好引腳,注意務必使引腳端點朝向離開元件體的一側。此時仍然處在放置引腳狀態(tài),并且引腳的編號會自動加1,按照圖1.5所示依次放置1-40號引腳,所有引腳放置完成后單擊鼠標右鍵退出放置引腳狀態(tài),繪制成功如圖1.6所示的STC89C51原理圖符號。
1.2創(chuàng)建PCB封裝
元件封裝側重的是元件形狀與尺寸,與元件實物尺寸的偏差必須滿足精度要求,特別是焊盤的位置、形狀與尺寸與元件引腳必須嚴格匹配,否則會造成元件安裝困難,甚至無法安裝的后果。元件準確的形狀和尺寸通過廠商發(fā)布的數據手冊獲取。如無手冊,則通過游標卡尺等滿足精度要求的量具對元件實物進行測量獲得。根據STC89C51封裝DIP-40尺寸圖1.7所示繪制STC89C51的PCB封裝
1.2.1新建PCB庫文件
打開zuoye221.LibPkg集成庫,右鍵在彈出菜單中選擇Add New to Project》PCB Library命令,點擊保存,輸入文件名C51.PcbLib,創(chuàng)建的PCB庫文件如下圖1.8所示。PCB Library面板是對PCB庫中的封裝進行編輯時最常用的面板,該面板可以對封裝進行統一的管理和操作。單擊庫編輯區(qū)右下方的面板標簽PCB,在彈出的菜單中選擇PCB Library即可打開PCB Library面板。
1.2.2手工創(chuàng)建PCB封裝
PCB封裝通常由外形和焊盤組成。外形通常繪制在Overlay 層(絲印層),有時也繪制在機械層。而焊盤又分為兩種情形,通孔式焊盤放置在Multilayer,貼片式焊盤放置在Top Layer或者BotomLayer.。實際創(chuàng)建元件的PCB封裝時要嚴格匹配元件實物的形狀尺寸。創(chuàng)建封裝時可以采用兩種長度度量系統:英制(mil) 和公制(mm)。按下Q鍵在這兩種單位間進行切換。按下G鍵可以在彈出菜單中選擇柵格大小。
打開C51.PcbLib文件,進入PCB庫編輯環(huán)境,打開Pcb Libray面板。執(zhí)行菜單命名TOOSL》New Blank Component,在PCB Library面板的Components區(qū)域出現一個新的封裝,然后雙擊該封裝,彈出PCB Library Component 對話框,在Name欄位輸入新的元件封裝名“STC89C51-DIR-40”。按Q將度量設為mil,按G調,在彈出的菜單欄選擇合適的柵格大小。
繪制封裝外形,執(zhí)行菜單命令Place》Line或者單擊PCB Lib Placement工具欄上的對應按鈕,進入繪制直線狀態(tài)。按下Tab鍵,在打開的直線屬性對話框中將直線寬度設為6mil,既可以采用手工移動的方式,也可以使用J + L快捷鍵直接輸入坐標,從而快速將光標移動到指定位置。執(zhí)行菜單命令Place》Arc或者單擊PCB Lib placement工具欄上的對應按鈕,繪制圓弧。繪制的STC89C51封裝外形如下圖1.9所示。

根據上述步驟成功繪制完成STC89C51-DIP-40封裝如下圖1.11所示。
1.3生成集成庫
1.3.1 建立原理圖符號與封裝之間的鏈接關系
創(chuàng)建封裝以后,還需要建立元件符號與封裝模型之間的鏈接關系,這樣在將原理圖轉到PCB中時,才能正確地生成元件在PCB中的封裝。
雙擊C51.SchlIb文件,進入編輯環(huán)境,打開SCH Library面板。在STC89C51元件上單擊鼠標右鍵,在彈出的菜單中選擇Model Manager 命令,打開ModelManager,在左邊的元件列表中選擇STC89C51,在右邊的模型區(qū)域單擊Add Footprint按鈕,打開PCB Model 對話框,此時并未鏈接封裝,PCB Model對話框的下部預覽區(qū)為空,如圖1.12所示。
單擊Browse按鈕,彈出瀏覽庫對話框。在Libraries 欄位列出了所有當前工程的可用PCB庫文件,在Libraries 下拉列表中選擇C51.PCBLib庫文件,選中STC89C51-DIR-40封裝,單擊OK即返回PCB模型對話框。如果成功找到該封裝下面會顯示封裝圖形,如圖1.13所示。表明元件STC89C51和封裝STC89C51-DIR-40鏈接成功。
1.3.2 生成集成庫文件
完成原理圖符號和封裝的規(guī)則檢查,并建立原理圖符號與封裝鏈樓關系以后,就可以創(chuàng)建集成庫文件了。創(chuàng)建集成庫文件的菜單命令為Priet》 Compile lntegated Library+<工程名>,如下圖1.14所示。系統會對整個集成庫工程進行編譯,如果檢查到編譯錯誤,會在Massages面板中顯示錯誤信息。如果通過編譯,則生成以工程名命名的*.IntLib集成庫文件,庫中包含了集成庫工程中所有原理圖庫創(chuàng)建的元件符號及其所鏈接的模型,沒有被元件符號鏈接的模型將不會包含在集成庫中。
2.繪制原理圖
2.1新建工程
單擊File》New》Project 》PCB Project 菜單命令,創(chuàng)建新的工程,將工程命名為STC89C51單片機顯示電路,并保存在一個單獨的目錄中,如下圖2.1所示。
2.1.1加載元件庫
單擊Libraries面板上方的Libraries按鈕,打開Available Libraries (可用庫)對話框,
選擇Installed 選項卡,點擊下方的Install按鈕,在電腦存放庫文件的地方找到zuoye221.IntLib和期末考核庫文件.IntLib庫文件加載到元件庫如圖2.2所示。該選項卡列出了系統當前加載的庫文件。
單擊Close按鈕,回到Libraries面板,此吋在面板的元件庫選擇框濕示Agilent LED DisplayAlphanumeric.IntLib,這表明該集成庫已經加載成功,可以使用該庫中的元件了。
2.2新建原理圖文檔
單擊File》New》Schematic菜單命令,在工程中新建一個原理圖文檔,將原理圖文檔命名為STC89C51單片機顯示電路.SchDoc, 并保存到工程文檔所在的目錄。創(chuàng)建好的工程如圖2.3所示。
2.2.1搜索、放置所需元件
放置元件時,通常按照信號的流向,從左到右或者從上到下放置??上确胖秒娐分械年P鍵元件,然后再放置電阻、電容等外圍元件。本設計中的關鍵元件為單片機STC89C51、LCD顯示打開Libraries (庫)面板,單擊面板上方的Libraries按鈕,操作如下圖2.4所示,找到我們已經加載的庫文件,然后點擊它。
回到庫面板后,在元件列表框中雙擊STC89C51芯片,移動光標到原理圖編輯窗口,光標上即附著該芯片。放置過程中按下Space 鍵可以旋轉元件,按下X和Y鍵可以將元件左右和上下鏡像翻轉,位置方向調整合適后,單擊鼠標左鍵即可放置單片機。放置好后,單擊鼠標右鍵退出放置狀態(tài)。按下Tab鍵修改元件標識符,要保證每個元件都有唯一的標識符,也可點擊菜單命令Place 》 Annotate Schematics進行自動編號如圖2.5所示。
按照電氣連接關系將元件間連線。點擊菜單命令Place 》 Wire或者單擊Wiring(布線) 工具欄上的對應按鈕或者快捷鍵P+W,可以進行元器件之間的連線。繪制成功的STC89C51單片機顯示電路圖如圖2.6所示。
2.2.2輸入電路圖樣相關參數
執(zhí)行菜單命令Design》Document Options,打開文檔對話框,并且切換到Parameters選項卡,在其中輸入Drawn By、Title等參數的內容,如圖2.7所示。
在圖樣右下角的標題欄中放置文本字符串。列如在Title欄位放置文本字符串,雙擊打開其屬性對話框,在Text下拉列表中選擇“=Title”,該設置會將文本字符串替換為Title參數的內容,即文檔的標題。按照相同的方法放置其余文本字符串到對應的欄位并設置好要顯示的參數內容。最終顯示的標題欄如圖2.8所示。
2.2.3工程編譯與糾錯
工程編譯可以幫助發(fā)現電路原理圖存在的問題。執(zhí)行菜單命令Project 》Compile PCB Proiect+工程名稱,即可對工程中的所有原理圖進行編譯。如果發(fā)現了錯誤,會打開Messages面板顯示錯誤信息,可以據此進行修改。當然并不是所有發(fā)現的錯誤都是必須修改的,需要結合電路實際情況具體分析。如果沒有發(fā)現錯誤則不顯示任何提示信息
2.2.4報表輸出
通過編譯的電路原理圖可以產生報表輸出,常見的報表為元件清單。執(zhí)行菜單命令Report》Bill of Materials,打開工程的元件清單對話框,如圖2.9所示。
單擊Meru按鈕,在彈出的菜單中選擇Report 命令,彈出元件清單預覽對話框,如圖2.10所示單擊Export按鈕可以生成元件清單的電子表格文件。
3.PCB設計
3.1繪制PCB
在STC89C51單片機顯示.PrjPCB 工程名上單擊鼠標右鍵,在彈出菜單中選擇Add New to Project》PCB,在工程中添加新的PCB文檔,并命名為STC89C51-PCB.PcbDoc。
3.1.1板層設置
雙擊STC89C51-PCB.PcbDoc,進入PCB編輯環(huán)境,執(zhí)行菜單命令Design》Layer Stack Manager,打開板層堆棧管理器,本例采用雙面板結構,設置結果如圖3.1所示,單擊OK按鈕關閉對話框返回。
3.2板形設計
如果電路板有明確的外形和尺寸要求,則可在此步驟進行定義。如果電路板有安裝孔并已知其位置,也應在此時進行定義。本例對電路板外形、尺寸以及安裝孔無嚴格要求,因此可以在完成元件布局布線以后,再根據實際所占面積進行板形定義,通常采用矩形的電路板。
3.2.1使用鼠標手工繪制板型
單擊板層標簽Mechanical 1 切換到機械層1,選擇該板層繪制電路板外形。執(zhí)行菜單命令Place》Line [P, I],或者單擊Utlts工具檔上的對應按鈕,在彈出的子工具欄上單擊對應按鈕,進入放置直線狀態(tài)。在編輯窗口適當位置單擊鼠標左鍵,確定矩形左上角頂點。移動光標到合適位置,雙擊鼠標左鍵,固定第二個點,從而確定組成板框的直線。當前板層保持在Mechanical1,執(zhí)行菜單命令Eedit》Selet》Al on Layer或按下快捷鍵S+Y,選中這四條直線。執(zhí)行菜單命令Design》Board Shape》Define from Selected Objects,該命令根據選擇的對象定義電路板的外形。這些對象應該構成一個封閉的區(qū)域。繪制的板形如下圖3.2所示。

單擊Close按鈕返回到PCB編輯窗口,可以看到在電路板右側擺放著六個暗紅色的Room,如圖3.4所示。系統默認為每個包含實際元件的原理圖文檔生成-一個Room;每個Room容納該原理圖文檔中的元件,元件之間用預拉線進行連接。
4.PCB設計
4.1PCB布局
如果對元件的問距有特殊要求,在布局前需要首先定義相關的設計規(guī)則,如Component、Clerance、 Sik to Sik Cerance、 Silscreen over component pads等設計規(guī)則,如果沒有自定義的話,將直接使用系統默認的設計規(guī)則。
選中Room,然后按下Delete鍵將其刪除。電路板布局是一個仁者見仁、 智者見智的工作。不同的設計人員會得到不同的布局結果,但應該遵循以下原則。
- 布局應該區(qū)分電路模塊,明確信號流向。屬于同模塊的元件應該按信號流向就近放置,以減少連線長度。
- 圍繞核心元件進行布局。作為核心元件,單片機芯片應該放在電路板居中的位置,周圍可留出較大空間進行布線。
- 電源接頭、USB插座、LCD接口等需要與外部連接,或者需要手工調節(jié)以及輻射大的元件應該放在電路板邊緣。
- 建議將直插式元件放置在電路板頂層,而貼片式元件可以放置在頂層和底層。
本設計的電路板布局如圖4.1所示,布局完成以后,在后面的布局過程中還可能進一步調整,已到達滿意的效果。
4.2PCB布線
在完成電路板布局以后,緊接著進行電路板布線工作。Altium Designer提供強大的自動布線功能,不僅支持對整個電路板的全局布線,而且支持對元件、網絡的局部自動布線。除此以外,AltiumDesigner還支持更加靈活的手工布線功能,用戶可以完全控制走線軌跡和參數。除了通常的交互式布線外,還支持差分對布線、多走線同時布線、等長布線等功能。
在進行電路板布線之前,首先要根據電路板需求設置好相應的設計規(guī)則,無論自動布線還是手工布線都受到設計規(guī)則的約束。在布線時,對于簡單電路板,可以全部手工布線。對于復雜電路板,關鍵線路執(zhí)行手工布線,剩下的部分既可以執(zhí)行自動布線,也可以仍然使用手工布線,最后對走線進行局部調整。
4.2.1布線的相關設計規(guī)則
和布線相關的設計規(guī)則很多點擊菜單命令Design》Rules進行設置,如圖4.2,包括Width、Clearance、Short Circuit、Unrouted Net. Routing Vias、Routing Layers、SMD Fanout Control、Routing Priority、Routing Corners等。系統預定義了必需的具體設計規(guī)則。可以直接使用這些設計規(guī)則進行布線或者根據實際需要自行定義新的設計規(guī)則。
4.2.2自動布線
Altium Designer提供的自動布線工具可以快速地實現電路板的布線工作。對于某些復雜電路板或者關鍵線路,采用手工布線是最佳選擇。但是在手工布線之前,仍然可以先使用自動布線功能,以驗證在當前布局情況下是否存在100%布通的可能性。同時,自動布線也能給初學者一些走線方面的啟發(fā)。
在自動布線之前,要在Keep-Out layer繪制自動布線區(qū)域,同時定義好布線相關的設計規(guī)則,以約束布線操作。
執(zhí)行菜單命令Auto Route 》All, 在彈出對話框的Routing Strategy區(qū)域選擇Default 2 LayerBoard,單擊Route按鈕開始自動布線,同時彈出Messages面板顯示布線過程信息,布線結束后的Messages面板如圖4.3所示,最后一行表明布通率為100%。
4.2.3手工布線
本設計采用的是手工布線,點擊菜單命令Place》Interactive Routing或者工具欄找到相應的按鈕。或者設置快捷鍵,按住Ctrl+左鍵點擊想要設置快捷鍵的工具欄按鈕,即可進入這個對話框,進行設置。這里我們設置布線的快捷鍵為A,如下圖4.4所示。
進行手工布線時,應該盡量減少走線上的過孔,布線狀態(tài)下,按L鍵可以進行切換層,按2可以放置過孔。本設計要求GND和電源線VCC線寬為0.8,其它為0.5。在布線狀態(tài)點擊Tab鍵進入Properties對話框進行修改線寬,如圖4.5所示。
當在如圖4.5 ,Routing Widyh Constraints位置報紅時說明填的線寬不符合相應規(guī)則,我們點擊outing Widyh Constraints位置下的Edit Width Rule按鈕設置規(guī)則,我們設置Max Width為1mm,Min Width為0.1mm如下圖4.6所示。點擊OK后我們會發(fā)現紅色報警就會消失了。如圖4.7所示,其它線寬操作一樣。
手工布線結果如下圖4.8所示
4.2.4補淚滴
補淚滴是為了加寬導線和焊盤的連接面積,這樣做的好處是焊盤不容易起皮,另外可以防止在鉆孔過程中由于振動造成的導線和焊盤之間的斷裂。
執(zhí)行菜單命令Tools》Tear Drops,打開淚滴選項對話框,點擊OK得到如圖4.9所示。
5.覆銅
5.1 電路板覆銅
由于本設計的是雙面板,需要在項層和底層同時覆銅。切換到Keep-Out Layer,按下Shift鍵的同時逐個單擊選中矩形邊框的四條邊,或者S+Y快捷鍵,快速選中。然后執(zhí)行菜單命令lools 》Polygon Pours》Define from Selected Obiects,系統會自動創(chuàng)建覆蓋電路板的覆銅,但此時該覆銅位于Keep-Out Layer。單擊電路板空白處,會出現一一個覆蓋電路板的灰白色矩形,雙擊該矩形,打開覆銅對話框,按圖5.1所示進行設置,將Fill Mode設為Solid [Copper Regions],Layer設為Top Layer, Connect to Net設為GND,單擊OK按鈕,系統彈出Rebuild確認對話框,單擊OK按鈕,即會進行覆銅,這樣就做好了頂層的覆銅。結果如圖5.2所示。
再次選中Keep-Out Layer的矩形邊框,然后按照同樣的方法創(chuàng)建底層的覆銅,底層覆銅的屬性配置對話框如圖5.3所示。結果如圖5.4所示。
5.1.1切除覆銅
如果覆銅內部有不需要覆銅的區(qū)域,可以把這塊區(qū)域從覆銅中切除。切除區(qū)其實也是通過繪制的方法來定義的。
執(zhí)行菜單命令Place》Polygon Pour Cutout,光標變?yōu)槭中?,此時可以繪制一個多邊形,該多邊形并不一定完全位于覆銅內部,二者的重疊區(qū)域才是覆銅切除區(qū)域。單擊鼠標左鍵即可確定多邊形的各個頂點,確定好最后一個頂點后,單擊鼠標右鍵,系統會自動將起點和終點連接起來,形成一個封閉區(qū)域,如下圖5.5所示。
覆銅切除區(qū)也可以刪除,單擊鼠標左鍵選中覆銅切除區(qū),按下Delete 鍵,即可刪除。然后選覆銅,單擊右鍵下拉菜單中的Polygon Actions》Repour命令,可以恢復原先被切除的區(qū)域。成功切除的覆銅如下圖5.6所示。
5.2檢查電路是否有違反規(guī)則
繪制完PCB后,需要進行DRC,以檢查電路是否有違反設計規(guī)則的地方。執(zhí)行菜單命令Tools》Design Rule Check,打開設計規(guī)則檢查對話框,在其中可設置檢查報告選項和需要檢查的設計規(guī)則。設置完畢后,單擊Run Design Rule Check按鈕進行檢查,檢查過程會實時顯示在Messages面板中,檢查完畢后Altium Designer 自動切換到DRC報告文檔,如圖5.5所示。可以根據該報告中的鏈接定位到設計規(guī)則違規(guī)處。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設計規(guī)則違規(guī)都需要進行糾正,有些違規(guī)是可以忽略的,應該結合電路板的實際情況具體分析。
6.生成智能PDF文檔
對于完成的PCB工程,可將其生成PDF文檔,以方便共享和交流。執(zhí)行菜單命令File》SmartPDF,打開智能PDF首頁,單擊Next按鈕,進入輸出目標選擇界面,如圖6.1所示。
選擇Current Project [STC89C51單片機顯示.PrjPCB],單擊Next按鈕進入Choose Project Files界面,選擇要輸出的文件,一般全部選擇,如圖6.2所示。連續(xù)單擊Next按鈕,直到最后的完成界面,單擊Finish按鈕,即可生成智能PDF文檔。在該文檔中,可以無失真地放大觀察每個原理圖和PCB文檔。
6.1打印輸出
在原理圖編輯環(huán)境執(zhí)行菜單命令File》Print,可以打印原理圖文檔。在PCB編輯環(huán)境執(zhí)行菜單命令File》Page Setup,進入打印Composite Poperties對話框,如圖6.3所示,將縮放比例設為1,打印顏色設為Color(彩色),單擊Advanced按鈕進入PCB Printout Properties對話框,該對話框可以詳細設置打印的板層及內容,默認將所有板層打印在一張圖紙上,如圖6.4所示。
首先設置打印頂層線路所需要的板層。單擊Multilayer Composite Print,使其變?yōu)榭删庉嫚顟B(tài),在對話框中選中Bottom Layer,單擊鼠標右鍵,選擇Delete菜單命令,刪除該層。保留其它復選框。這樣就設置好了頂層打印圖樣。接著設置底層打印圖樣。在對話框中單擊鼠標右鍵,在彈出的菜單中選擇Insert Printout命令,增加一張名稱為New Printout1的打印圖樣,單擊該名稱使其變?yōu)榭删庉嫚顟B(tài),將名稱改為Bottom Layer Printout。右鍵單擊該打印圖樣,在彈出的菜單中選擇Insert Layer命令,開啟Layer Properties對話框,如圖6.5所示,在最上方的下拉列表框中選擇Bottom Layer,單擊OK按鈕,即可將該層加入到打印圖樣中。按照同樣的方法,依次添加其它層,不添加頂層。設置好的對話框如圖6.6所示,單擊OK按鈕退出。
執(zhí)行菜單命令File》Print Preview,可以看到打印預覽圖,圖6.7為頂層走線圖。圖6.8為底層走線圖。滿意的話即可進行實際打印。至此,STC89C51單片機顯示電路工程的PCB設計已經完成。
文章來源:http://www.zghlxwxcb.cn/news/detail-751881.html
注:記錄自己繪制PCB原理圖的整個過程,如有不足或錯誤之處望大家指出。文章來源地址http://www.zghlxwxcb.cn/news/detail-751881.html
到了這里,關于【ST89C51單片機顯示電路設計(Altium Designer 10)----繪制PCB原理圖雙層板】的文章就介紹完了。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內容,請在右上角搜索TOY模板網以前的文章或繼續(xù)瀏覽下面的相關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TOY模板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