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程序員都應該知道的數字
高性能
對于以上的數字,其實每個程序員都應該了解,因為只有了解這些基本的數字,才能知道對于CPU、內存、磁盤、網絡之間數據讀寫的時間。1000ms = 1S。毫秒->微秒->納秒-秒->分鐘
為什么高性能如此重要的呢,在架構設計中,高性能、高可用、高并發(fā)是三高問題。其實背后對應的就是提供系統(tǒng)穩(wěn)定性的前提下,系統(tǒng)可以更快速的處理用戶請求。
對應于高性能來說,最之間體現(xiàn)的就是響應時間、并發(fā)、吞吐量。
這個響應時間,其實就是用戶發(fā)起請求到最后返回請求到總耗時。
并發(fā)是同一時間內,比如1分鐘100個用戶請求。1S中10個用戶請求。
吞吐量描述的是系統(tǒng)一定時間內可以處理請求的數量。一般通過TPS、QPS進行衡量。(TPS傾向于寫操作、QPT傾向于讀操作)。
解決方案
對于高性能架構層面,一般是數據庫(讀寫分離、分庫分表)、緩存、異步處理、邊緣計算、集群模式。
而除了架構層面進行設計之外,其實還包含基礎層、中間件層、數據層、應用層的優(yōu)化。
其實就是性能優(yōu)化。文章來源:http://www.zghlxwxcb.cn/news/detail-645666.html
- 基礎層
- 系統(tǒng)配置 (CPU、內存、網絡、磁盤)配置升級
- 操作系統(tǒng)機制
- 零拷貝
- 多路復用
- 序列化
- 中間件層
- Kafka、Redis 集群模式、副本機制
- 數據層
- 數據庫 (讀寫分離、分庫分表、索引優(yōu)化、存儲引擎、SQL優(yōu)化、數據庫連接池等)
- 應用層
- 編碼層面、多線程并發(fā)、JVM 、批處理、高效率算法
一個總體的思路就是,先找到性能的瓶頸點,然后在在根據瓶頸點進行優(yōu)化。大多數的時候,其實都在編碼層面。文章來源地址http://www.zghlxwxcb.cn/news/detail-645666.html
到了這里,關于【分布式系統(tǒng)】聊聊高性能設計的文章就介紹完了。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內容,請在右上角搜索TOY模板網以前的文章或繼續(xù)瀏覽下面的相關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TOY模板網!